集体经济共为您搜索到33篇文章
  • 谋划好重大改革,意义重大

    谋划好重大改革,意义重大

    要处理好能人和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现在,有些地方把集体经济组织挂靠给能人,这种现象需要纠正。集体经济组织挂靠给能人,大头收益被能人拿走了,村集体和广大村民就得不了多少了,这样一来,发展集体经济,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就完全落空了。发展集体经济当然需要能人,但我们应该做的,是要把能人都请到集体经济组织里来工作,来服务,而不是把集体经济组织挂靠给能人。惯性在一些人的头脑中确实是很顽固的,老是想用私的一套东西来搞工作,但那是没有出路的。

  • 赵意焕:中国农村集体经济70年的成就与经验

    赵意焕:中国农村集体经济70年的成就与经验

    只有在生产资料集体所有、集体统一组织劳动、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中,个体之间才能够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没有社会主义集体,就没有集体主义;没有集体主义,就称不上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就无法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进入新时代,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动员各种力量,培养更多基层优秀党员干部,组织更多坚强有力的农村党支部,并把经过了几十年的考验、至今仍在健康发展的农村集体组织作为学习典范,农村集体经济才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在日益接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阶段,我们的价值导向应从“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转变为消灭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只有坚持这样的价值导向和政策导向,农村集体经济才会具有发展应具备的社会环境。

  •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绩研究三个维度

    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绩研究三个维度

    改革开放前的艰苦创业为改革开放打下了牢固基础,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成就和贡献是改革开放前发展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评价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和贡献,需要从其对国家工业化资金积累贡献、农田水利建设成就、农业和社队企业发展成就等方面进行全面衡量。马克思的“同义反复”理论,即生产力构成因素变化的理论,对研究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绩具有重要意义。

  • 河南七里营:60年集体经济发展缩影

    河南七里营:60年集体经济发展缩影

    黄河北岸河南省的七里营,有8万多人口和9万多亩耕地,完全没有任何资源优势。但是它近60年发展集体经济的道路,却被称为中国农村发展的试验田。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毛泽东等四十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视察七里营。2007年,七里营给国家交的税金已经达到了3.06亿,综合经济实力居河南省第五位。

  • 张文茂 李尧: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若干认识问题

    张文茂 李尧: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若干认识问题

    本文论述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历史渊源、基本属性、组织形态、经营管理体制,提出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与一般的合作经济组织、公司企业组织之间的区别,指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深化改革的方向。在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上,为当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撑。

  •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村支书

    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村支书

    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及其掌门人,就像孤岛上的求生的羊和牧羊人,岛上有野兽要吃羊,也有野蛮人想杀死牧羊人,岛的周围还有鲨鱼,还有随时可能来临的台风等等危机四伏……不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合作经济,农村改革发展及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成果是不可能巩固的,而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建设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体制机制等为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合作经济保驾护航,要重新把村民组织起来,把分散、闲置的资源资产资金重新集约经营起来,把名存实亡的统分结合基本经营制度充实完善起来。不忘初心,开始新的长征,估计还没有到“古田”。

  • 李昌平: 谁来保护集体经济和集体经济掌门人

    李昌平: 谁来保护集体经济和集体经济掌门人

    千千万万的小农户,如果没有村集体经济及合作经济发展壮大的支持,市场就是他们的“坟墓”,振兴乡村也会演化成一场资本碾压小农户的劫难。应该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与集体经济更广更深的合作经济,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任务。完不成这个核心任务,乡村振兴战略也会演化成一场资本狂欢、小农户的灾难。如果没有村集体经济及更广更深的合作经济的发展壮大,费九牛二虎之力扶持千千万万小农户所取得的脱贫、小康成果,将可能是昙花一现的命运。

  • 吕新雨: 农村集体经济的道路与制度

    吕新雨: 农村集体经济的道路与制度

    没有社会建设的经济行为一定会失败。单纯的经济性扶贫难以形成持久的造血功能,关键就在于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之间没有形成有机的联系。没有有效的社会建设,后果只能是贫富的两极分化。塘约村、蒲韩社区和郝堂村的三个案例,呈现出当代中国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路径的多样性,也说明了只有在维护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有真正经济的发展,才能克服和战胜资本主义市场对社会、社区的破坏。

  • 持续稳定脱贫致富必须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

    持续稳定脱贫致富必须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

    最重要的还是要形成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提高有效应对市场风险、自然风险、家庭风险的能力。怎样才能形成和提高这种机制和能力、更好实现产业多样化、规模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呢?实践证明,贫困户靠单门独户、单打独斗,规模太小、财力太少、能力太弱、眼界有限,返贫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必须组织起来、报团取暖、集中力量、发挥集体的智慧,更好地实现规模经营、分工协作专业化和产业多样化、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持续稳定脱贫、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从根本上防止返贫。

  • 习近平关于农村集体经济重要论述研究

    习近平关于农村集体经济重要论述研究

    习近平关于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农业合作论、毛泽东“组织起来”论和邓小平“第二个飞跃”论等的继承和创新。习近平关于农村集体经济重要论述在宏观方面和战略层面提出了蕴含辩证思维的“统分结合”论、创新思维的“两个绝不是”论、底线思维的“不能改跨”论,在微观方面和操作层面对适度规模经营、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村推进精准脱贫、改善乡村治理等的细致论述,为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深化农村集体经济改革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大力发展集体经济

    1990年12月,红光锅炉集团公司被树立为全国乡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先进单位,1991年6月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发出号召“乡镇学团结,企业学红光”;2015年我们被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确定为“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示范点”。2018年1月2日,《黑龙江日报》又在头版头条长篇报道了我们发展村办企业的事迹。就像村民说的,“红光就像一盆火,围着火盆都暖和,人人加上一把柴,火盆越烧越红火”。

  • 集体经济是乡村的顶梁柱——学习讲话感想

    集体经济是乡村的顶梁柱——学习讲话感想

    农村的发展道路没有什么多元化可言,如果想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就只能选择发展集体经济,在这个问题上是不能犯糊涂的。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标显能耐或其他动机,挖空心思地折腾出许多花里胡哨、乱七八糟的东西,这是在拿农业当儿戏,应该引起必要警惕!在农村的问题上,必须老老实实地走路,真想创新,就在如何尽早破解“三农”问题、更快更好地推动共同富裕上用心思!学习好、领悟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贯彻好、落实好习近平新时代“三农”思想,是抓好农村工作的根本保证,全国人民期待农村集体经济在新时代有大的突破,大的发展!

  • 选拔培养一批带头人,走集体经济共同富裕之路

    选拔培养一批带头人,走集体经济共同富裕之路

    社会主义理想十分美好,但人民群众不会自动走上社会主义光明大道的,需要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需要共产党员率先引路示范,因此乡村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乡村的盛衰。如今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急需选拔培养一批精通党务、村会的带头人,有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担任村支书、村主任的职务,乡村振兴才会顺利上路,乡村振兴才会大见成效。

  • 村庄的资源是铁打的营盘,集体的营建是农民的保障

    村庄的资源是铁打的营盘,集体的营建是农民的保障

    为什么国有企业或者集体企业工厂里,到处都办这种社会福利,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消灭了阶级分化,干部跟工人拿差不多的工资,农民的困难、工人的困难也是干部的困难,所以在这个情况下大家对于寻找互助合作、寻找集体降低生活成本的出路的热情非常高。郑冰讲的一句话也很精彩,她说这是不可分的,就是不能私有化、股份化。村民如果离开村庄,你可以改变身份,但是这里的空气、水源、土壤、云彩你一个都带不走,一点也不能破坏。村庄的资源和集体营建的公共福利、生态福利是铁打的营盘。它永远生于斯,长于斯,荣辱与共。

  • 《右玉和他的县委书记们》与《高天黄土》观后感

    《右玉和他的县委书记们》与《高天黄土》观后感

    同样是歌颂农村变化的重头剧,《右玉和他的县委书记们》的前30年叙事,基本回避了同期社会政治对情节的影响作用,政治的作用仅仅表现为“不忘初心”,艰苦奋斗为人民,而合作化、学大寨等等仿佛不从有过。而《高天黄土》则恰恰相反,它始终用改开的深化推动故事的发展,紧密突出政治,连那些与情节关系不大甚至无关、大众陌生的话语与事件。

  • 从马克思对传统农业的评述看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从马克思对传统农业的评述看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不论是劳动者的小农经济、还是资本主义的大农业,其生产组织形式都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极力主张当无产阶级获得政权以后,要不失时机地将农民和农业引导到社会主义的集体化道路上来。采取这样的生产组织形式,可以避免已往农业的所有弊端,吸收其所有优点,采用科学的经营方式与管理方式,实现农业的合理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还可以避免已往存在的两极分化,实现劳动者的平等劳动与公平分配,达成共同富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