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共为您搜索到20篇文章
  • 并不存在的“印度中产阶级”

    并不存在的“印度中产阶级”

    印度的城市化水平比中国低很多,城乡收入差距非常巨大,且毫无改善的可能性。更要命的是,年轻人工作的机会也不多,约1/3的25岁以下年轻人没办法就业、接受教育和培训。因此,Dhenkia村的案例并非孤例。这一切都让所谓的“淘金印度”变得意义聊胜于无。不管印度的中产人士是2400万还是80万,都没法让这些跨国公司真正受益。退一步说,假如印度的“中产”消费者真的可以创造让大公司这些“肥猪”飞起来的风口,那么所有人都应该问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个风口迟迟没有到来?

  • 懂政治的春晚:今年为什么用力不那么猛了? 

    懂政治的春晚:今年为什么用力不那么猛了? 

    国际压力且不论,就内部而言,今年春晚谈到的“中产话题”,比如职业女性(闫妮等)、小孩教育(沈腾等)、夫妻关系(复兴号)、家庭服务(贾玲等)、恋爱与创业挫败(郭冬临等)……在在都是与中产人生密切相关的社会问题。人人都是追梦人——这样的励志无疑是需要的,成长中的中产社会需要弘扬奋斗精神。然而,更重要的是,面对这些备受关注的“中产话题”,实际上也就是面对成长中的中产社会必然出现的种种“脆弱”,国家又应该做些什么?对于创业失败的年轻人,仅仅重复当年对下岗工人说的“重头再来”,够吗?

  • 探究美国蓝领阶层的陷落

    探究美国蓝领阶层的陷落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期间,竞选人特朗普将蓝领阶层称为“被遗忘的美国人”,承诺将满足蓝领阶层的诉求作为上任后的优先执政目标之一,并由此赢得了该阶层选民的广泛支持。此次选举将蓝领阶层的困境推到了美国政治的聚光灯下,民主党人与共和党人都开始重新争取这一在许多人眼中“退居”到无关紧要地位的群体。事实上,2016年大选不过是蓝领阶层“症状”的集中爆发期,此前他们已经“病”了几十年。

  • 中国非要造出一个庞大的“中间群体”不可吗?

    中国非要造出一个庞大的“中间群体”不可吗?

    所谓“中间群体”在形式上看似与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中间阶级”或“中间阶层”没有多少区别,然而,在本质上它却与马克思恩格斯的“中间阶级”或“中间阶层”相去甚远,它完全是西方主流意思形态在我国的衍生物。事实表明,由于“中间群体”或“中间阶级”的许多先天不足,使它不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都既不是维护社会稳定的柱石,也不是推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在我国现实条件下,工人、农民、人民解放军及一心为他们服务的知识分子才是我国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因而,我们没有必要刻意去培植一个庞大的“中间群体”、建设所谓“橄榄型”社会。联系到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历史与现实以及我国当前的具体实际,那种刻意要培植“中间群体”的作法,很难阻止其向下滑落的固有规律的作用与变动趋势。所以,在我国,要刻意去培植一个庞大的“中间群体”、建设所谓“橄榄型”社会的主张,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梦想,很难如人所愿。

  • 蔡万焕:慎用“中产阶级”等概念

    蔡万焕:慎用“中产阶级”等概念

    所谓“中产阶级”是西方社会使用的一个主观概念,其本质是中等收入群体。我国出现的收入差距拉大的问题,要从生产资料入手,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利用中国的制度优势解决好这一问题。同时,应慎用“中产阶级”等概念,在关系中国经济发展重大问题和道路方向等议题上,应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建立和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话语体系,掌握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话语权。

  • 也说女医生事件:中产阶层的中年危机绝不是全部

    也说女医生事件:中产阶层的中年危机绝不是全部

    专业的事的确需要专业的人士去干,但忽略了法律制度的基本要求,执迷于具体条款的制定、解释、修正,纠缠于当时人言行举止表达、诡辩、技巧,这样的导向一直走下去,培养的不仅是能说会道打官司只顾输赢的大批专业律师或法律工作者,带坏的更有时时设防事事计算处处算计的世间人心——佛家的“末法时代”如果真的存在,那么就已然为期不远!

  • 这些中产阶级为何对上下都不满?

    这些中产阶级为何对上下都不满?

    如今的中产阶级之所以不满,是因为贪欲、自私、软弱和不负责任,让他们放着正经事情不干,专门不满。中产阶级不满,是因为他们对上下都不满,中产阶级不满,也是因为上下对他们都不满,夹在中间,确实难受。真正有情操有理想的人,都在为他人的生存而忧虑、而不满,他们活在世上不是只为了他们自己。千万不要鄙视工人农民,千万不要污名化你所出身的阶层,不要对他们的狭隘、粗鲁、狡猾露出鄙夷的目光,那只是因为他们活下去已经拼尽全力了,他们并没有选择的资格和机会。他们也没有精力和时间像你们那样,去表达自己的焦虑和不满。

  • 中产阶级,你为什么不满?

    中产阶级,你为什么不满?

    如果你们这些年薪30万以上、有车有房、孩子上得起培训班、吹着空调喝咖啡的人都天天焦虑不安,没事儿还要表示“不满”,那么那些富士康流水线上的工人、工地上风吹日晒的农民工、扫大街的环卫工、地里刨食的老农民,他们哪里喊冤去?

  • 如何评价咪蒙的文章《咪蒙粉丝不能娶?呵呵,是你娶不起》?如何评价咪蒙的文章《咪蒙粉丝不能娶?呵呵,是你娶不起》?

    如何评价咪蒙的文章《咪蒙粉丝不能娶?呵呵,是你娶不起》?如何评价咪蒙的文章《咪蒙粉丝不能娶?呵呵,是你娶不起》?

    对于房子的渴求和上涨的预期几乎成了中国所有中产阶级的梦魇,达摩克利斯之剑,以至于成了唯一的生活驱动力,甚至在她们不自知的情况下。

  • 中产跌落与倒图钉型社会兴起

    中产跌落与倒图钉型社会兴起

    金字塔社会演化为倒图钉型社会,出现三个变化:第一、顶峰越发尖锐;第二、中间过渡阶层数量减少,不断消亡;第三、社会底层不断扩张。与之对应,为三类人群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比如出现相应的调整。在这样的社会中,为顶层提供商品和服务的极度奢侈品往往不足,与中层提供商品和服务的中档商品和轻奢品往往过剩,同理为社会最底层提供的低端劣质商品,也有广阔的市场。

  • 中产的忧桑:两套房的苦恼和一毛钱股份没有的创业者

    中产的忧桑:两套房的苦恼和一毛钱股份没有的创业者

    一堆中产在面临破产危机时的无病呻吟,无非是想保卫他们和底层之间的最后一点“区隔”,满足自己最后那点可怜的自尊和虚荣而已。而真正的底层是失语的,在社会和媒体看不见的角落,默默地承受苦难。又是学期初,看见勤学上进的同学们又在兴高采烈地讨论着上学期绩点和排名,都在努力地朝着各自所期许的方向发展。当这些优秀的学生日后踏入社会,成为饱受资本压榨的“预备中产阶层”中的一员的时候,他们或许能够听到那个美丽的“中产梦”破碎的声音。而最可怕的事情是,梦醒后无路可走。

  • 西方“中产阶级”概念的演变及其危机

    西方“中产阶级”概念的演变及其危机

    全球化的发展使西方国家占据了全球产业链的中上游,这使西方社会结构有了巨大改变,体力工人减少,白领工人不断增多。消费主义盛行,平等主义的宣传使工人的阶级认同淡化、阶级意识模糊。以收入、职业、生活方式等标准划分的“中产阶级”概念深入人心。但资本积累的内在逻辑必然造成“群众的贫困和他们有限的消费”从而导致“中产阶级危机”,因此,任何概念都掩饰不了资本主义社会是一个不断两极分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根本对立的社会。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会得到越来越的认同和理解,这也是变革资本主义制度所必须的思想和智力准备。

  • 谁打碎了中产阶级的美国梦?

    谁打碎了中产阶级的美国梦?

    在作者看来,美国所面临的危机,是有1%的超级富豪和精英脱离了其他社会阶层,追寻会进一步拉大差距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目标,这将毁灭让美国致富、并最初让这1%人获得成功的那种开放型体制。

  • 中产阶级道德形象的破产

    中产阶级道德形象的破产

    现实中,所谓“中产阶级”逐渐褪去了曾自我赋予的道德光环,这个阶层通过自身的所作所为完成了对自我的祛魅,微博的普及加快了这个过程,他们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首鼠两端暴露在了阳光下。于是,那个本来希望由他们肩负的“中产阶级社会”梦想也就此无奈地黯淡下去了。

  • 美国的中产阶级是怎样被民主党共和党玩弄于股掌之间的?

    美国的中产阶级是怎样被民主党共和党玩弄于股掌之间的?

    民主党通过的法案像奥巴马的全面医改等等,都是通过牺牲中产阶级的利益,然后使少部分下层特别贫穷的人获得利益。但由中产阶级的财富进行转移,真正得利的还是最富的这些人。比如医疗保险公司,医疗制药集团,他们是最大的获利者。他们这种玩法,你可以理解成是一种选票的赎买,或者叫贿赂。牺牲中产阶级的利益,来贿赂社会中贫困的大多数人,让他们获利,包括少数民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