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共为您搜索到52篇文章
  • 中国制造愿景与美国制造业创新中的政府干预

    中国制造愿景与美国制造业创新中的政府干预

    在目前的中美贸易摩擦中,美国将中国制造愿景肆意歪曲为国家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并无端指责其排斥别国,这种谬论在国内也有市场,其原因就在于美国有意隐瞒了其在科技发展上强有力国家干预的真相。在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和中国制造愿景中,制造业创新中心都是核心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中美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比较研究,揭示出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在政府干预的程度和实施措施上要比中国制造愿景更加具体和周密详细,美国的指责实际上更适合于其自身。事实上,目前的美国在科技创新方面是世界上实施最强有力政府干预的国家,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是美国战后“发展型网络国家”进一步发展的结果。美国有意隐瞒这种真相目的就在于推行“按美国所说的去做,而不能按美国所做的去做”,它肆意歪曲和无端指责中国制造愿景充分暴露了其强权逻辑。我国应该认识到中国制造愿景在广度、深度、力度和凝聚度上都与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存在某些差距,但在借鉴其有益经验的同时,也要看到美国“发展型网络国家”所存在的根本性缺陷,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建立比美国更加集中高效的“举国体制”,推动中国制造愿景取得更大的成就。

  • 陈文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六大关系

    陈文玲: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处理好六大关系

    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通过创新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今后粗放型、规模型、数量型、外延型发展方式将被抛弃,高消耗、高污染、高耗能、高速度增长的阶段将成为历史。通过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加巨大的创新红利、人才红利、市场红利、区域协调发展红利等,将成为中国长远发展的强大动力和支撑力。

  • 中国制造高精度机床的困难在哪里?

    中国制造高精度机床的困难在哪里?

    高精度机床遇到的困境,绝不仅仅局限于高精度机床。对后发国家来说,如果要摆脱这种困境,就要彻底突破这种恶性循环,与发达国家争夺高精尖产品的市场,争取早日让全球分担自己的研发成本,用全球的资源提高自己的技术。这极其困难。市场经济,赢者通吃,第一和第二的处境完全不同。前者畅销,后者滞销,前者在不断获得助力,后者不断消耗资源却难以获得必要的回报。直到某一天,后者彻底超过前者,夺取了前者的市场份额。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的位置互换。在此之前,就是一个有投入无产出的无底洞。

  • 全球制造业的几个特点与中国的应对

    全球制造业的几个特点与中国的应对

    全球制造业的主要特点:总量上“东风逐渐压倒西风”,结构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发达国家仍占据全球产业链高端,中国在关键技术环节和核心零部件方面仍然薄弱。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在战略上一定要有雄心、虚心、恒心、耐心;高科技企业要立足自主、开放创新。

  •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好四个方面的主要制约因素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好四个方面的主要制约因素

    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仍有较大距离,症结就在于核心技术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保障产业安全的关键举措。发达国家在一些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上对我实施出口管制,我国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互联网、高端生产装备、新材料等多个领域都存在产业安全风险隐患,相关制造业不仅面临低端锁定困境,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安全也得不到保障。

  • 这些中国制造中仍被“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亟待攻克

    这些中国制造中仍被“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亟待攻克

    “中国制造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西方工业,也没有衰退到依赖中国。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升级,制造业者已开始撤离。”

  • 吉利的底层密码:坚持创新融于骨血

    吉利的底层密码:坚持创新融于骨血

    吉利30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有以下几条总结:1.做事情必须认准一个方向,坚定一个信念,提炼一种精神,凝聚一股力量,完成一个使命。2.中国汽车工业要做强做大,必须进一步放开管制,欢迎更多的人参与到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来,鼓励各种形式的创新与探索。3.不能急功近利,要想实现梦想,就必须脚踏实地遵守事物的客观规律,播下希望的种子就会带来光辉的前景,埋下罪恶的祸根就会带来无情的灾难。4.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必须是依法合规、公平透明,必须以人为本,合作共赢。

  • 美贸易战真正目的:拖慢“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

    美贸易战真正目的:拖慢“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

    2017年11月,在美国国际与战略问题研究所CSIS的中美经贸论坛上,参与或支持301调查的对华鹰派也表示,美国下一轮对华经贸制裁目的是要拖慢甚至拖垮中国高精尖科技全面赶超美国的进程,保证美国高新技术全球领先,以及战略领跑地位。所以,从微观上看,知识产权的确是中美的一个议题,但宏观上讲,美国以知识产权为借口,借关税手段打压中国向高精尖制造业强国升级是美国更深层的考量。

  • 从美日制造业新策略看中国制造的挑战

    从美日制造业新策略看中国制造的挑战

    与美国新一轮制造业战略以加强生产制造基础不同,当前日本制造业竞争战略的核心是进行结构性调整,即逐步退出日本企业逐渐丧失优势的家用电器、消费电子等传统产业,转而培育在新能源、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智能装备等新兴部门的竞争优势。在美国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并通过积极构建新投资贸易秩序强化美国利益、日本加快制造业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未来中国制造业发展有可能面临“上下夹击”的不利局面。

  • 中国制造业“画地为牢”亟待破局

    中国制造业“画地为牢”亟待破局

    中国制造业的许多企业取得了自主创新和技术攻关的成果,打破国外公司长久以来的垄断,解决了“卡脖子”问题。可是,又陷入了“画地为牢”的困境。原因是制造服务业发展滞后,这令企业在价值链高端缺席。中国绝大多数企业的服务收入所占比重低于10%,而发达国家已超过30%,个别领先企业如美国GE公司高达70%。可见中国企业亟待摆脱传统思维。

  • 收购品牌,更要投资技术自建品牌

    收购品牌,更要投资技术自建品牌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也在下降,MOTO、诺基亚、黑莓、Sony等等着名的手机品牌,在智能机时代迅速落伍,很快被消费者无情抛弃,也说明品牌的力量,逐渐让位于产品创新和技术潮流的力量。所以,很多优秀的中国企业,已经超越了对国外品牌的迷信。像华为、小米、OV这样的智能手机厂商,从一开始就完全建立自己的品牌,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坚持用自己的品牌去营销。这条路开始虽然艰苦,必须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很难投机取巧,但是走过来以后却收获巨大。

  • 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

    走向世界的中国制造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的是重工业优先的赶超战略,通过计划经济的形式,集中配置资源发展重工业。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从农村抽调资源投入重工业。这样,就形成了相对发达的重工业体系和落后的农业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际上进入了工业体系调整、起飞阶段,重工业面临着进一步升级的任务,轻工业要大力发展,而农村的乡镇企业也正在迅速发展。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是依靠国家投资来推动的。这时,国家就面临着二难选择。有限的资源是投入大工业推动升级,还是投入乡镇企业,提高农村的生活水平呢?

  • 中国制造业的痛点与出路

    中国制造业的痛点与出路

    中国制造业的核心之一是加大汽车产业的研发,实现汽车业的重新崛起,错误的政策使中国汽车业失去了一次机会,我们不能再失去下一次机会,应该将汽车业作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核心中的核心,重点中的重点,这不仅是制造业的问题,也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政治问题。

  • 一年进口芯片花费超万亿 中国制造在为美国打工?

    一年进口芯片花费超万亿 中国制造在为美国打工?

    中国的出口和制造业总产值已经高居世界榜首,但很多高附加值的关键产品和零部件其实仍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中国每年花费在芯片进口的金额超过万亿,耗费已经超过原油。中国虽然已经成为手机、电脑和电视等产品的最大生产国,但通过一颗小小的芯片,国外厂商其实死死掐住了很多中国企业的喉咙。轰轰烈烈的“中国制造”其实获利微薄,拥有核心技术的美国企业是中国芯片进口的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