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想成就“有声有色的大国”,应拒绝机会主义
今年初,美国发动了无差别的贸易战,虽然主要针对中国,但印度也感受到了巨大压力。为此,印度总理莫迪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到访中国,8月7日,印媒《经济时报》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印度不加入美、日、澳对抗“一带一路”的三边倡议。其后便有了印度反制美国关税大棒的的底气和措施,更迎来了美印“2+2”会谈的重大进展。印度希望通过加强与美国的关系,为其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更多的战略主动,这一点无可厚非。但作为一个拥有十多亿人口和巨大发展潜力的国家,将其实现“有声有色的大国”梦想的着力点定位于美国,将左右摇摆、朝三暮四作为发展策略,无异于缘木求鱼、引狼入室。
印度见闻和思考--印度让我明白中国革命的意义
印度虽然从英国殖民主义统治下获得独立。 但印度从殖民统治向独立建国的过程不是革命性的。只是殖民主义精英换成了本土的精英,这个本土的精英是依附于殖民精英的精英。 他们没法跟殖民地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决裂。 他们没有能力对过去的旧文化和旧体制进行批判。 殖民地时期的传统文化的精英,经济精英一直没有被推翻,今天仍然在继续着他们对印度社会的控制。
印度怎么就成了穷人治病的天堂?
印度仿制药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号称“世界药房”的印度目前生产了全球20%的仿制药,它们被出口到超过200个国家,而且其中有60%以上出口到欧美、日本等发达社会。通过正规渠道买到的印度仿制药,其疗效有保证,但价格却只有欧美原研药的20%—40%,有的甚至只有10%。印度的私立医院更是因其可媲美欧美的医疗条件和相对低廉得多的价格,吸引了许多国外病患,“医疗旅游”产业正在兴起。
但,它们不属于穷人。莫迪旋风从何而来——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政治动员
莫迪本人一直保持着非同寻常的清廉记录,至少在头几年里,他的政府相对没有上一届国大党执政联盟的腐败气息。 然而,如果看更基层的情况,那么印人党和国大党的腐败程度其实就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了。 比如,他们在最新的年度预算中加入了一条不引人注目的款项,该条款旨在豁免之前违反了外国政治献金限制的行为。 在承诺反腐败之后,莫迪政府还推动了一项“改革”,旨在方便政治捐款者更容易保持匿名。
中国和印度之间存在一个和平交往规律
中国和印度的“和平规律”并不是没有冲突,而是说,如果有,与中国周边其他地区相比,其冲突的概率、规模和烈度,都是最低的,其对边界线的影响也是最小的。其特点是,冲突的规模与时间成反比,即规模较大(比如1962年)的冲突时间短,而规模小的冲突则持续的时间较长。
小心印度!此国突然大乱,可能给中国带来麻烦!
印度的战略支撑是美国的“印太战略”,未来“印太战略”是以美日印澳四国联盟为支撑,由印度做前锋与中国对抗,那么像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将是中国与印度的激烈争夺对象,而印度背后就是美日澳三国。
由于有社交网络,背后如果再有推手的话,很容易使得矛盾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发酵,并引发更大规模的骚乱、暴乱。根据这种事的发展规律,一般情况下,背后都会有推手。而推手的目的,就是要给相关国家的政府制造麻烦,甚至是进行政权更迭。
别总是嘲笑印度,因为中国已没了退路!
中国看似很超脱看待周边的这件大事,其实也肯定在筹谋,下一步怎么办,怎么破解莫迪的这种攻势。毕竟,印度和东盟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这也是不争的事实。第一,印度真是杠上中国了。印度确实将中国视为最大敌人,并各种防范抵制乃至暗算。这就决定了未来中印关系不可能一帆风顺。第二,印度正蠢蠢欲动。第三,但真不能小觑了印度。想一想,在你向前奔走的时候,突然身后出现了一个目光紧盯你后背的对手,你会是什么感觉。也别总是嘲笑这个国家,因为它的存在,中国其实已没有退路!
戴锦华点评《三傻》:阶级固化、父权、代际压迫,与教育的意义
这部影片的主题具有世界性和普遍性,它的主题是关于阶级的固化,关于父权,或者说家庭的期待对成长中的年轻一代所构成的巨大的挤压和压迫,同时关于教育的意义,关于知识的意义,关于人与知识的关系,关于人与教育体制的关系。
印度的代理孕母是如何“工作”的?
近年来,代孕产业急速繁荣。2016年,随着“二胎化”政策的全面放开,国内的代孕需求日趋庞大。在印度,无数工人阶级女性前仆后继地进入代孕市场,出租子宫以换取相对优渥的物质反馈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然而,代孕真的能让孕母摆脱贫穷吗?孕母在怀胎过程中的情感付出,会得到回报吗?
针对中国?印度海基核力量“有点扯”!
1月18日印度于当地时间周四早上在卡拉姆岛成功试射“烈火”-5洲际弹道导弹,并大肆鼓噪,放言这种导弹专门针对中国而设计,强调其射程可以覆盖北京,炫耀之情溢于言表。这并不是印度第一次对中国耀武扬威,对于印度来说,2016年2月无疑也是一个值得炫耀的月份,是印度海军发展史上值得浓墨重彩的一页。
印度“烈火-5”远程导弹为中国量身打造?
“烈火-5”即将列装部队,使得印度将成为亚洲地区继中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洲际导弹或准洲际导弹的国家,极大增强印度的战略威慑范围,也增长印军方的自信和野心。洞朗事件后,印军加强在中印边界的军事部署,印军方高层也开始大放厥词,鼓吹“印度不怕中国”,要把作战重心从西面调整到北面,如果有必要的话,印度军方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
日本海究竟是谁的海?中国正在实现“四面突围”!
安倍提议的日美澳印首脑战略对话机制已经启动,成为精心培育日美澳印“菱形包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国特朗普认同的“印太战略”,日本安倍更是跳起来欢呼。可以看出,日美同盟关系短期内不会动摇。当下,日本想通过印太战略制约中国“一带一路”和中国在亚太地区不断上升的影响力。印太战略还能构建新的锁链吗?中国力量在上升,时间在中国这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