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措施加强国有企业地位,大力发展公有制经济
牢固确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国有经济地位得到有效加强的基本标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会自发地得到实现,需采取得力措施加强国有经济。如新建公有制企业、对公有制经济予以财政与信贷支持、谨防实施会削减公有资本的政策措施、抑制私有化、国有企业上交利润全部用于国有经济、科学谨慎地引进外资、推动发展农业集体经营、节制私人资本、以民主制衡和制度反腐为途径促进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为什么说这是关系中国国运的一战?
一些人以为公有制主体地位只跟党的执政基础有关,却不知道这也跟中国的经济主权的独立性大有关系。中国的国企,现在还是中国民族经济的脊梁,没有强大的国企,中国的私人民族企业很容易被各个击破,被收购被兼并被消灭。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应注重政治治理
国有企业已经进入改革攻坚阶段,加强政治治理,把“两个一以贯之”重要思想制度化、机制化,贯彻到国有企业治理全过程,需要从制度、队伍和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入手,进行系统的制度设计和探索创新。
习近平希望国有企业这样做
大国之复兴,必有国企之雄起。国企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核心要件,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以经济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国有企业大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经济命脉和民生的关键领域或重要行业,在国家安全和发展中至关重要。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主动地位,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必须要有一批又强又优又大的国有大企业、大集团。
总书记在辽宁代表团强调的这三点别有深意
习近平总书记在辽宁代表团的发言,切中要害,摸准了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直指辽宁眼下发展中的问题与病症所在,是一副对症下药的好药房。对于指导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方法论上的普遍性,值得我们仔细咀嚼回味,在理解精神吃透吃准的基础上运用于指导实践。
宋方敏:国有企业弱化党委领导是腐败的开始
如果我们今天还跟不上习近平的思想,自己的头脑还停留在改革初期的那种“党企分开”“党不管企”的不清醒认识,还在迷信西方的那一套企业制度模式,反而怀疑习近平的思想和决策,或者想用某些变通的办法继续走企业制度西化的道路,那就要犯方向性的错误。
一个60年国有重型装备企业的浴火重生 ——解读“中信重工现象”
“中信重工现象”提供了一个案例,让我们从一个企业的改革发展中看到整个共和国发展历史的连续性,看到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通过一个制造业企业的实践而得到的生动诠释。
习近平: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
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加强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使国有企业成为党和国家最可信赖的依靠力量,成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力量,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壮大综合国力、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成为我们党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的重要力量。
夏小林:警惕主流媒体以僵尸名义抹黑、攻击、灭除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混改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共中央确定的“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基本政策目标,并鲜明地体现在各相关配套文件和落实在改革实践的各个环节。任何过滤、删节这一基本政策目标及与之密切关联的关键词都是错误的。实事求是地看,面对政府规定的有关混改的众多政策目标,要求国有企业主要靠从私营企业等非公企业那里去“取长补短”来实现这些目标是不现实的。
彭才栋:从世界工业化进程看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时至今日还在讲国有企业的重要性,这真是一种悲哀。但面对各种试图将国有企业私有化的噪音杂音和倒行逆施,我们无法保持沉默。在此主要从世界工业化进程的角度谈谈国有企业的重要性。纵观世界工业化进程,影响国有企业地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一个是工业化起步时间的早晚。
关乎国运之战:我为什么坚决反对国有企业私有化?
我国国有企业确实存在着许多问题,但那是通过改革不断完善的问题,而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说得轻一点这是改革的问题,说得重一点,这是一场战争,国有企业的生存关系到工人阶级的命运,也关系到普通大众的生活,更是关系一个国家一个政党的性质的大问题。
彭才栋:从世界工业化进程看国有企业的重要性
影响国有企业地位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一个是工业化起步时间的早晚。一般来说,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国有企业的地位就越重要;工业化起步越晚,国有企业的地位就越重要。
清华大学蔡万焕: 查找经济下行的原因——国有企业?
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是多年来经济体制改革的一贯方向。但在现实中,总有一些人找机会、寻借口抹黑国有企业,将国企等同于低效、国企改革等同于国企私有化,颠倒是非、混淆黑白。蔡万焕老师的文章正本清源,有助于澄清当前对国企改革的一些模糊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