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各级党委和党组织必须加强领导,汇聚起全党上下、社会各方的强大力量。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要充分发挥好乡村党组织的作用,把乡村党组织建设好,把领导班子建设强,弱的村要靠好的党支部带领打开局面,富的村要靠好的党支部带领再上一层楼。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充分激发乡村现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乡村创新创业。
选拔培养一批带头人,走集体经济共同富裕之路
社会主义理想十分美好,但人民群众不会自动走上社会主义光明大道的,需要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需要共产党员率先引路示范,因此乡村党建工作直接关系到乡村的盛衰。如今实行乡村振兴战略,急需选拔培养一批精通党务、村会的带头人,有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担任村支书、村主任的职务,乡村振兴才会顺利上路,乡村振兴才会大见成效。
《右玉和他的县委书记们》与《高天黄土》观后感
同样是歌颂农村变化的重头剧,《右玉和他的县委书记们》的前30年叙事,基本回避了同期社会政治对情节的影响作用,政治的作用仅仅表现为“不忘初心”,艰苦奋斗为人民,而合作化、学大寨等等仿佛不从有过。而《高天黄土》则恰恰相反,它始终用改开的深化推动故事的发展,紧密突出政治,连那些与情节关系不大甚至无关、大众陌生的话语与事件。
从马克思对传统农业的评述看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不论是劳动者的小农经济、还是资本主义的大农业,其生产组织形式都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极力主张当无产阶级获得政权以后,要不失时机地将农民和农业引导到社会主义的集体化道路上来。采取这样的生产组织形式,可以避免已往农业的所有弊端,吸收其所有优点,采用科学的经营方式与管理方式,实现农业的合理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尤其重要的是还可以避免已往存在的两极分化,实现劳动者的平等劳动与公平分配,达成共同富裕的目的。
不容曲解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内涵
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能简单解读为还存在着大量落后的甚至原始的生产力,以及在区域、城乡和收入等方面存在着不平衡。本文紧扣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同志的有关论述,阐述了社会主要矛盾特别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原本内涵和解决矛盾的途径与方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中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指相对于美好生活需要而言供给还不充分,形成需求侧与供给侧的不平衡。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来看,既存在着总体性的共同内涵,也包含着层次性的区别内涵;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可以区分为可实现的需要、期待性与期盼性的需要。因此,既要把全民期盼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又应关注怎样缓解贫富分化的难题。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全面理解与把握,要与经济、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战略目标紧密联系起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模式——与吴敬琏先生讨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本质区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模式,不是欧美模式。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把握正确方向,新时代定能开创新天地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分解到农村,就是要坚持集体所有制为主体、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比照“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要求,在农村,就是要做强做优做大集体经济发展组织,对集体性质农业经营主体,要高看一眼,多帮一把,优先扶持,重点发展!
江宇:“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到共同富裕
人的积极性如何发挥,那就要反过来回答是什么制约了人的积极性。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是资本制约了人的积极性,在苏联式社会主义条件下,是官僚主义制约了人的积极性。所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背后的制度解读就是,让人实现全面自由发展,既反对资本对人的奴役,也反对官僚主义对人积极性的压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正是社会主义要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地方。
习近平出席农村经济工作会议: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走共同富裕之路
会议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一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二是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三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四是必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五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六是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七是必须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常川玉:杏花村外贾家庄
过去贾家庄是有名的穷村子,“百把镢头闹革命”,起初只是为了不误农时,组织100个劳力用100把镢头刨地,解决了合作社牲口不够用的问题。这件事让人们认识到,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慢慢地就演变成了一种意志、信念和精神。这也是贾家庄几十年的反复实践,走出的一条依靠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持续走向富裕的必由之路
我国人民理解的“现代化”一直是“民富国强”,也就是让中国人民像发达国家人民那样富裕,让中国像发达国家那样强大。无论是干革命还是搞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我们党的实际目标和最大动力。而且,我国的现代化不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是广大人民的现代化,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我们走了一条非同寻常的路,称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叶方青:进入新时代最鲜明的特征是“变”
中国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但必须看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分阶段,新时代方位下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初级阶段的更高阶段,体现的是“不变”当中的“变”,因此,进入新时代,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变”。
现阶段更重要的是着眼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关于实现共同富裕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就业方面,鼓励个人创业,在税收及其他方面予以优惠,不断提高最低工资的标准。同时不断扩大国有企业与集体所有制企业的规模。必要时在数量上也要有所增加。这是解决共同富裕的一个根本性措施。另一方面,对于巨富们的收入要予以严格监管。任何偷税逃税的行为应该被严控,被制止。如有发现,必以重罚。对于非法洗钱等犯罪行为,也要予以坚决的打击。
十九大报告的几个引人注目之处
19大报告从历史到现实,从经济建设到意识形态与生态文明,从内政到外交都有着众多引人注目之处,在理论创新方面是多年来未有的。如果把1956年到1978年称之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上篇,1978年到2012年称之为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篇,那么十八大以来可以说进入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下篇。19大报告及其提出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堪称习总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这一下篇文章的全面回答。
共同富裕是长治久安的治本之策
中国共产党是毛泽东创立的革命党,建设共同富裕社会是毛泽东赋予中国共产党的永恒使命,中国共产党只有一如继往地担当起建设共同富裕社会的历史责任,才能无愧于无数革命者的流血和牺牲,才能永葆革命的本色,才能始终赢得人民的信任与支持,也才能将国家动荡、政权更迭彻底终结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
共同富裕是时下人民最为期盼的改革主题
要大力推进企业的公有化改革,要坚决保证公有制企业在比例上有量的优势,要让广大人民主要在公有制企业里工作,这是保证共同富裕的又一个关键。现在,私有企业泛滥成灾,这是很危险的,必须在未来作强力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