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如何才能让美国放弃冷战思维
究竟如何才能让美国放弃冷战思维,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还需要进行很多思想、勇气、信心的积累积淀。由此,我们可以展望未来一个阶段中美关系的大致走向,可以预计,美国针对中国的冷战思维及其在这种思维驱使下的各种行动还将变本加厉、日趋严峻,在中国没有找到令美国不得不放弃或者削弱其冷战思维的办法以前,中美关系的上述趋势不会出现大的转折。
王绍光:中央情报局就是美国的隐性“宣传部”
中央情报局宣传的目的有二:一方面是反共,一方面是树立美国的正面形象。前一个目的比较好理解,毕竟当时是冷战时期。为什么树立美国正面形象也那么重要呢?原来,当时在欧洲人心目中,美国只是一个经济上的暴发户,完全没有文化底蕴。另外,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也在欧洲引起普遍反感。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光有钱、有坚船利炮是不够的,还得树立文明、正义的形象。在世界范围内宣扬美国价值观和美国生活方式因此变成美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外国培养出一批以美国是非为是非的知识精英,再通过他们去影响本国的公共舆论和政策制定。
冷战时期美国是如何进行科技遏制的
可以断言,中国将长期面对美国刻意施加的科技遏制压力。回顾美国科技遏制的历史,再次提醒我们,必须抛弃幻想,加快提高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发展强大提供有力科技保障。需要指出的是,中国不是苏联,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为齐全的科技工业体系、与全球化深度接轨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链分工,形成了充满活力的国家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更重要的,中国的科技发展不是为了称霸世界,而是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通过开放合作造福世界,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因此,美国处心积虑的对华科技遏制必然走向失败。
王绍光:神秘的中情局做了些什么?
中央情报局宣传的目的有二:一方面是反共,一方面是树立美国的正面形象。前一个目的比较好理解,毕竟当时是冷战时期。为什么树立美国正面形象也那么重要呢?原来,当时在欧洲人心目中,美国只是一个经济上的暴发户,完全没有文化底蕴。另外,美国对黑人的种族歧视也在欧洲引起普遍反感。为了维护自己的霸权地位,光有钱、有坚船利炮是不够的,还得树立文明、正义的形象。在世界范围内宣扬美国价值观和美国生活方式因此变成美国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在外国培养出一批以美国是非为是非的知识精英,再通过他们去影响本国的公共舆论和政策制定。
美鹰派重拾冷战机构 妄图对付中国
文章援引英国《观察家报》的报道称,特朗普政府前首席战略师班农视打破冷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为己任,他认为“当前危险委员会”应推动该计划的实施。
冷战后美国民主制度输出
2006年美国国务卿对澳大利亚访问,进行美、日、澳对话时也再次强调了美国在亚洲推行美国民主的目的。而且毫不掩饰地说明其主要目标是中国,他们称:“要创造条件使中国成为能够控制的国际政治的积极力量,而不是消极力量。”谁都明白,这种“积极力量”含义就是美国在世界推行美国民主的力量。美国新的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指出,要利用亚洲盟国制衡中国。
冷战后西方人道主义干涉的发展流变
尽管用心良苦,但“保护的责任”不可能彻底解决人道主义灾难,最简单的道理就是干涉无法给发展中国家带来发展的机会,而这种机会的丧失恰恰是西方主导的不公正的国际秩序所导致。没有可持续的发展,干涉的人道主义色彩也将不复存在。事实上,2011年“保护的责任”在利比亚首次实践和2015年以来西方试图在叙利亚再次复制该行动的努力,留给当地的并不是人道主义灾难的解决,反而是更大的灾难——混乱和失序。现实与理想的反差如此之大,让人错愕。世界需要的究竟是“保护的责任”还是“负责任的保护”,也就成为国际社会对西方人道主义干涉的新考问。
余云辉:美国是否有足够实力发动并打赢对华新冷战
只要中国看清形势,看透本质,坚定意志,坚守阵地,寸土必争,寸步不让,愿意认真地配合美国的经济冷战而不是迁就、退让甚至投降,那么,美元必然崩溃,美国虚拟经济泡沫必然破裂。美国股市和债市的近期走势正在应证这一点。时间是美国的敌人,却是中国的朋友。
“新冷战”趋势下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策论
意识形态是一种象征性国家力量形态,包含着深刻的国家战略利益,是现代国家能力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与存在方式。不同国家的性质是由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来定义的。现代国家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归结为意识形态行为。意识形态安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具有特别重大的价值。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是由不同国家间不同的意识形态安全体系与政策构成的国家力量关系。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两大意识形态体系,是构成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的主要制度性杠杆。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经济意识形态。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实行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全球化进程中一种新意识形态,正在演变发展为一种 “新冷战”趋势。中美经贸关系处于这种“新冷战”趋势下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关系的核心位置。
关于所谓新冷战,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的
如果我们任由所谓新自由主义恣意泛滥,任由诋毁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制度和疯狂言论肆意传播而无动于衷,那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是非常危险的。人们难道没有看到吗?在现在美国对中国进行贸易战的时候,在美国当权人物肆意攻击和诬蔑中国的时候,我们国内不是就有那么一些帝国主义的走狗们跟着狺狺吠叫,唯恐天下不乱吗?如果我们不痛打这样一些乱叫的疯狗,那我们国家会有怎样的结果,是很难说的。不要简单地认为,中国不是苏联,我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中国的确不是苏联,但在美国眼里,中国和过去的苏联一样,都是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欲以除之而后快。
特朗普咒骂“社会主义”,美绝对不会放弃冷战思维
美国特朗普政权要打一场新冷战,俄罗斯当然难逃此劫,但俄罗斯毕竟已经不再口头奉行社会主义制度,这就等于在冷战形态中少了一个对抗要素,从而使美俄之间的新冷战具有某种有限的性质,而中国则不是这样,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特朗普所咒骂的主要就是中国。所以,特朗普在这个时候把“社会主义”揪出来穷追猛打,明明白白剑指中国,这对中国而言绝不是好消息。这意味着中美两国在经济贸易战之外,又有可能发生政治战争了!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当今中国今后来自美国的苦难还要进一步加深加重。
萨米尔∙阿明:冷战、泛阿主义与“第三条道路”
所谓第三条道路是反对资本主义也反对共产主义,但是不见得反对苏联。他们需要苏联的支持,军事支持。地缘政治和意识形态有时候是两回事。事实上,在那时候,苏联已经不再输出革命了。在埃及的共产主义者中,我们这些跟随毛思想的人就说,纳赛尔的道路不行!在反对帝国主义上,我们和纳赛尔主义者一致;但是在社会议题上,我们又反对纳赛尔主义者。但是我们完全失败了。在埃及左翼中间,我猜大概有三分之二的人倾向苏联,我们剩下三分之一就出走了。这也造成人们形成了一种对埃及左翼的印象,认为他们是苏联的支持者、纳赛尔的支持者和复兴党的支持者。于是他们不再代表任何“替代性”道路,而是变成了建制的一部分。这也是一场灾难。这也是“阿拉伯之春”最终失败的原因之一。
张文木:新时代中美关系特点及其本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已经从一个原来受欧洲压迫的民族国家转变为一个受国际财团即华尔街压迫和剥削的半殖民地国家,今天的美国政府已经将其政治基础从石油美元转为军火美元并异化为战争政府,美国外交的目标再次回到战争的轨道。新时代的中美关系的竞争本质是制度竞争。随着国际资本收益面严重萎缩,美国对中国的无理索求已严重逼近中国的底线。与20世纪下半叶和21世纪初相比,中美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完全不同且有利于中国的重大变化,但是中国总体防御的外交态势没有改变,不过我们仍有局部攻势的必要和空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抓住国际社会主要矛盾,把握国际斗争规律,科学研判国际局势,吸取苏联亡党亡国历史教训,学习毛泽东对敌斗争艺术,采取一种在总体防御中的局部进攻的方针,把提速台海两岸统一进程作为优先考虑的选择。
从海湾到台湾 ——冷战后美国亚太外交政策分析
台湾不是海湾。在海湾,美国可以不与伊拉克结盟便可保障自己的国家战略利益;而在亚太,失去中国,美国则要付出血的代价来重新修补美中关系。整个20世纪的历史表明: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具有战略意义。富有谋略和实用主义传统的、并且是海湾战争中最大赢家乔治·布什似乎了解这一点。他针对所谓“中国威胁论”明确表示:“我不认为中国是个威胁”,同时他建议:“减轻这种担心的最佳方法是美国仍同中国保持接触,同中国一起努力并在可能的地方同中国合作来实现变革,但要少对立多磋商。”布什对美国同意李登辉访美造成的中美关系恶化的后果,在一次国际商业会议上敦促美国政府修补对华关系。乔治·布什是继尼克松之后真正会为美国国家战略利益考虑的并且是富有远见的政治家。
张爱玲,美国国务院与冷战媒体美学
在为美国情报总署工作的三年里,张爱玲将信息和美学融合到一起,使出其一贯为人称道的写作手法,将“现实”压缩成信息数据的碎片,运用参差对照散布信息和社会现实的意义,实现了更广泛的信息传播。但这一切不能掩盖的是,其作品内容实质就是配合美国方面进行反红色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