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历史教科书“独”害岛内下一代
多位台湾学者与历史教师批评,新版教科书扭曲事实、篡改历史,其根本目的是构建所谓的“台独史观”,并有意刻画两岸对立。除了“去中国”“去中华文化”内容充斥其中,“台湾地位未定论”“一边一国”的鼓吹和暗示极为露骨。为了借此推动“法理台独”“文化台独”,新版教科书还有几大“特色”。一是无视事实和学术规范,只捡自己喜欢的说。二是跟反中不遗余力形成强烈对比,处处充满媚日情结。三是借机夹藏私货,将政治黑手伸入校园。
朱汉国:台湾地区中学历史教科书研究
但是新版台湾史教材在强化“台湾本土意识”和“去中国化”史观上仍未有大的改观。如三民版台湾史仍把“汉人政权”来代替祖国对台湾的统治;仍把日本殖民统治简称为“日治”,与“清治”相提并论;仍用“台湾文化”来指代台湾乡土文化;仍然不提1945年台湾回归祖国,而称之为“接受台湾”,等等。所有这些,无不表明要改变目前存在于台湾历史教科书中一些不正确的思想,是何等艰难。我们殷切地期望台湾有良知的史学工作者,基于“一个中国”的立场,正确的书写中国史和台湾地方史。
侵华日军细菌战:惨绝人寰,反人类罪行不能被遗忘
离开劫难碑,我们随机走进了一所中学的课堂。初中的孩子们翻开历史教科书,里面没有关于细菌战的记载。我们询问,有谁听说过常德细菌战吗?49人的班级里,有5个孩子举起了手。那一刻,与熊善初告别时他说的话,又在耳边响起:“我们怕自己走了后,这段历史,再没人知道。”
谁动了港台教科书中这部分内容的手脚?
不愧蔡英文这货有“文化”,博士学位,先从“文化台独”入手,以“去蒋”为头阵,大搞“五去”,即“去蒋”“去孙”“去孔子”“去黄帝”“去郑成功”等一连串运动,也就是说蔡英文这货,凡是嗅到一丝一毫“中国味儿”的东东,都要扑上去疯咬几口。如今,台湾的孩子们看到教科书里的“诗人李白”已经被改为“中国的诗人李白”,“中国人”被改为““汉人”,“中国文化”被改为“汉文化”,也再也看不到“国字、国画、国剧、京剧、古典诗词”等词汇。就连小学的国语课都由原来的每周10节减为5节,初中国文课减量1/3,高中国文仅剩6节课……
从产业和教科书看个人与香港的前途命运
10年前那些花费资金和时间也要把孩子生在香港的家长们,不知道有没有想到今天的香港会是这样。移民对于中国人当然是一个选项,当年欧洲人也是坐着船扩散到世界各地,从而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生活空间。但是对于移民目的地,千万不能只看现状,而是更多的要看未来30年,因为你的孩子30岁以前的黄金年龄,都将在那个环境下成长。香港的经验,对我们也是很大的警醒,那就是应该让孩子们,让年轻人们生活在一个向上的,有希望的地方。
毛泽东关于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及启示
毛泽东一生最关心意识形态问题,在他看来,教育特别是学校教科书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培养接班人的大问题,不能有半点差错。因此,他对教育和学校课程、教科书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的教科书编写理念直接影响到当时学校的教育和课程、教科书的改革。他的一些观点对革除课程和教科书不利于学生发展的弊端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尤其是毛泽东关于精简课程和教科书的理念在新时期的今天并没有过时,而且仍然要加强这方面的改革。
为什么教科书中有关重商主义的流行看法是错误的
重商主义作为经济思想史教科书的必讲内容,其核心观点长期以来被误读为“财富即货币,货币即财富”,其经济政策体系也被认为是建立在将金银与财富混为一谈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研究原始文献、经典着作以及西方经济思想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指出教科书中的这些看法是错误的。部分早期重商主义者已经认识到制造业是最大的财富之源。晚期重商主义关注如何通过发展制造业使国家富强。来源于实践经验的重商主义经济政策体系促进了英国崛起,至今仍具有重要影响力。教科书应该尽早做出修正,还重商主义以本来面目。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马克思主义是如何被一些人“玩坏”的?
一些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研究者事实上被排斥在主流历史学界之外,历史变成了少数亲西方学者的“单向度的历史”。在学术环境只允许从美化资本主义、丑化社会主义的角度搞“创新”的情况之下,年轻一代学者不得不为了评职称和出名等自身前途,猛烈攻击社会主义和吹捧资本主义。于是乎,一个个新的“史学界的共识”便逐渐形成了,像辛亥革命是无比伟大没有缺陷的呀,国民党抗战是丰功伟绩呀,华盛顿是完美无缺的呀,罗斯福新政是了不得的呀;斯大林模式是一场灾难呀;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是严重错误呀……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特朗普戳穿了中国教科书中关于美国历史的谎言
历史教科书对于华盛顿这些违背事实的胡乱吹捧说到底还是屁股问题,并不是什么出于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事实上,几乎每一个被教科书洗脑过的学生都认为毛泽东不如华盛顿,中国不如美国,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依据则全是书中的虚假材料与春秋笔法。不过,当下连美国都有人提出要推倒华盛顿的雕像了,难道中国还要把“华盛顿砍樱桃”这种胡编乱造的神话留在课本里吗?
从"生意"到"政治"-以开明书店教科书为中的讨论
人们在对民国教材现行教材的对比褒贬之际,却有意无意中无视了民国教材“生意”的另一面,甚而落入“民国范儿”的思维陷阱,实际上是不利于讨论的深入展开。事实上,正如相关研究者指出的“教科书不仅是‘事实’的‘传输系统’,它还是政治、经济、文化活动、斗争及相互妥协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的出版和发行受到政治和经济领域中市场、资源、权力等因素的制约”。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一点,在“事实”、“生意”与“政治”中寻求三者的最佳平衡点,我们今天的相关教育改革才能取得真正进展。
八九后如何反对教科书中的历史虚无主义?
1989年以后,针对过去十年教育的失误,中央领导开始大规模的反思。在这种对于十年教育失误的反思的大背景下,九十年代初的时候对于中学课程进行了突击性的改革,首当其冲的就是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历史课。1990年的时候规定高中增加一个学期每周两课时的中国近现代史。由于高中增加了中国史内容,原有的世界史课程由一年每周三课时改为三个学期每周两课时完成,教材也作了相应的调整。
看美国如何给中学生洗脑:《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笔记
“认为恐怖分子攻击我们是因为我们的价值标准、我们的自由或者我们对世界和平的贡献,只不过是在自欺欺人,也是肤浅的和错误的。根据本章题头引用的约翰内斯·劳语录中所做的区分,这种思想或许可被称为民族主义,但很难说是爱国主义。
世界五百强之Intel——半导体行业的教科书
在PC行业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两家公司堪称时代双子星,那就是硬件领域的Intel公司,软件领域的微软公司,业界把他们组合成一个单词Wintel(Windows + Intel),整个PC时代,他们是光芒四射的绝对双主角。英特尔于1968年7月18日创办,从此开始了改变世界的公司发展历程,阅读Intel公司的发展史,更像是美国这几十年硅谷发展的一个窗口。有创新,有奋斗,有成功的商业操作,也有世界之巅的辉煌。
俄罗斯新版历史教科书重塑“苏联记忆”研究
转型时期的俄罗斯如何解读过去、评判历史,不仅对于修正现状至关重要,更决定着构建未来的发展道路。关于俄罗斯历史教科书的争论己经超越了历史教育和历史研究的范畴。围绕着历史话语权争夺的核心是国家意识形态和政治发展道路的较量。
【“六一”献礼】“语文教科书修订”风波
今天是小朋友的节日,孩子们是未来,世界归根结底是他们的。而教育是集体的事业,是国家的组成部分,现而今,总有人从形式主义出发,提出种种“修正”,本文总结了最近关于语文教科书问题的论争材料,方便读者了解个中就里,展开全面的讨论。
语文教科书中四大名着的变迁
笔者认为,较之《南京大屠杀》这种惹人注目的变化,另一些润物细无声的变化可能影响更为深远。比如近年来,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因为批判了“国际社会”而消失,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因为批判了“民主普世价值”而被拿下……鉴于篇目和教材版本众多,笔者这里仅以四大名着中统编时代的经典课文和今天较多选用的课文做一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