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共为您搜索到22篇文章
  • 七十年前的金门战斗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吗?

    七十年前的金门战斗具有“转折性”的意义吗?

    如果没有帝国主义势力对盘据台湾的国民党残余势力的翼护,随着解放军海、空军力量建设的初见成效,在西元1950年代内解放台湾是必然的。与上述决定性的历史因素相比,金门战斗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即便西元1949年10月的那次战斗中解放军占领了金门岛,也需经过一段时间的海、空军建设后才能发起对台湾岛的进攻,这期间仍然会受到朝鲜战争和帝国主义势力干预的影响而无法短时间内达成解放台湾的目标。综上可知,当年金门战斗的结果对历史的走向是无足轻重的。

  • 《沸腾的群山》:新中国艰苦创业的壮丽画卷

    《沸腾的群山》:新中国艰苦创业的壮丽画卷

    最主要的、贯穿全书的是围绕如何恢复和发展孤鹰岭矿,党内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矛盾斗争:一方以唐黎岘、焦昆、先进工人苏福顺、林大柱和工程师张学政等为代表,坚持自力更生的方针,充分发动和依靠工人群众,努力挖掘潜力、创造条件,既快又好地恢复和扩大矿山的生产能力,以支援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另一方以生产副矿长邵仁展、总工程师严浩、公司基建处长邱振芳以及公司汪副经理为代表,把恢复生产建立在等待经济状况好转上,依赖进口外国设备甚至外国投资,迷信不符合实际的外国经验。

  • 电影《大转折·鏖战鲁西南》一处败笔

    电影《大转折·鏖战鲁西南》一处败笔

    控诉教育,之所以成为改造解放战士诸多方法中“最基本的方法”,以及诸多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是因为对解放战士最根本的改造是思想改造,思想改造的目标是提高阶级觉悟,而绝大多数解放战士都有一肚子的苦水!这苦水,就是骇人听闻的阶级压迫。正是基于残酷的阶级压迫,解放战争期间数百万国民党官兵才能发自内心地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教育”,于控诉运动的历史瞬间,抛弃遗传千年的奴性,完成前所未有的人生启蒙和亘古难寻的灵魂裂变。而当一个个解放战士于控诉运动中觉悟到,国民党反动统治是亿万人民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苦根”时,也就在他们身上焕发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 西北解放战争中的情报战

    西北解放战争中的情报战

    情报工作是一项高危职业,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必须对党绝对忠诚,还必须具备大智大勇的素质。早年“前三杰”中的钱壮飞,在关键时刻凭着对党的忠诚和智慧,保护了党中央机关免遭叛徒和敌特破坏,“后三杰”中的熊向晖冒着生命危险向党中央发出胡宗南进攻延安的绝密情报,杨荫东则在关键时刻向西北野战军传送情报。他们战斗在敌人核心部门,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如果没有赤胆忠心和大智大勇,根本无法生存,更无法获取情报。隐蔽战线正是因为有像王超北这样的同志们,凭着丰富的社会阅历、广泛的人脉关系、超常的智慧,加上对党无限忠诚,才能获取敌人大量机密情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 由北转南,跨过“利害变换线”

    由北转南,跨过“利害变换线”

    从刘陈邓定下决心,到华野首长作出响应,再到统帅部批复并确权,15个小时!将帅协谋,上下同欲!黄维兵团这个大块头“国军精锐”,没得跑了!南线大决战第二个厚重果实,呼之欲出!

  • 上海解放战役:一场完胜的政治军事仗

    上海解放战役:一场完胜的政治军事仗

    解放上海后,进入市区的机关和部队严格遵守政策纪律。他们忍饥挨饿,不入民宅,露宿街头,谢绝市民馈赠,严格保护外国侨民,以实际行动扩大了人民解放军的政治影响,受到上海人民及社会各界交口称赞。看到这些荣毅仁认定:国民党再也回不来了!西方新闻社宣称,胜利之师睡马路,自古以来所没有。

  • 解放战争是人类解放最宏伟开篇,开创人类新时代

    解放战争是人类解放最宏伟开篇,开创人类新时代

    人民解放军进军新疆,西藏,云南、海南等少数民族地区,这不仅仅是战争的进军,更是文明的进军,更是摧毁旧思想,旧文化的进军。人民解放军给边疆少数民族带去的不是战争的与死亡,而是新生与生机。原始落后的少数民族直接进入现代社会,西藏民主改革摧毁了残暴的农奴制,等等。这是何等伟大的历史进军,这是新世界,新文明创造的历史性进军。古老而陈旧的旧中国,一下子新生了,脱去了历史的陈腐与死亡,换上了新生命。大家将中国与印度对比,就会明显感受到中国解放战争对中国人的历史命运的伟大现实意义。再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进军,与美国的西部大开发比较,中国传播的是现代化文明与精神,比美国方式更文明,更有力量,更符合人心。

  • 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主席是这样回答的

    为什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主席是这样回答的

    在解放战争初期,虽然两军兵力数量悬殊,但此消彼长,随着国军不断被消灭,到了决战时期,从人数上已经不输于国民党军队。随着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的逐渐被歼灭,最终存地失人,人地皆失。并且因为我党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广大人民群众用独轮车推出了源源不断的物质,极大支持了前线的将士,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国民党反对派的败局已定,我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 七十年前毛主席的元旦社论,横扫千军如卷席!

    七十年前毛主席的元旦社论,横扫千军如卷席!

    抗战结束,国民党从日本人手中接收步枪68万多支、手枪6万余支、机关枪近3万挺,火炮1.2万多门,战马7万匹以及543辆坦克装甲车和1.8亿发子弹,这些武器足以装备80个步兵师、10个炮兵师、6个骑兵师和7个装甲团。力量上的绝对优势,让蒋介石到了忘乎所以的地步。不过,蒋介石似乎忘记了一点,那就是,在他与毛泽东的较量中,无论占据怎样的优势,最终陷于被动的总是他而不是毛泽东。

  • 惊心动魄的突围之战——夜袭王家潭

    惊心动魄的突围之战——夜袭王家潭

    夜袭王家潭,3营以很小的代价(牺牲11人,负伤15人),坚持了三个多小时,迷惑了敌人,吸引了敌人的火力,完成了旅、团首长赋予的掩护全旅突围的任务。后来听国民党军俘虏兵说:“那天夜里吓死我们了,你们来的真猛,一上来就拼刺刀,我们死伤八十多人,不少是被刺刀捅死的。当时当官的都以为你们要从王家潭打开缺口,向北突围。直到第二天早晨,才发觉你们从海边沙滩上已经突围出去了,这时我们才敢把被你们打死的人的尸体拖回去。”

  • 顽石:毛主席在危难时刻的选择

    顽石:毛主席在危难时刻的选择

    面对陕甘宁以及全国的局势,毛主席审时度势,决定将党中央撤出延安。对于主动撤离延安,党内许多同志和人民群众都想不通,他们发誓要用生命来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毛主席反复做大家的工作:“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他豪迈地预言:“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这些朴素而又富于真理光辉的话语,终于让延安军民理解了撤离的意义。

  • 解放战争时期老区土改与乡村社会变化

    解放战争时期老区土改与乡村社会变化

    本文以太行解放区为考察中心,在对相关史料进行解读的基础上论述了老区土改所引发的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经济方面,满足了农民“耕者有其田”的愿望,提高了民众的生活水平,激发了民众的生产热情;政治方面,通过整党运动,转变了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调整了基层党支部的构成,使基层民主政权得以巩固和发展;社会方面,移风易俗,在冲击旧有思想观念的同时塑造了新的社会风气。

  • 蒋介石是如何看待自己在大陆的失败的?

    蒋介石是如何看待自己在大陆的失败的?

    蒋介石一方面希望自己的军队可以像中共的军队一样拥有出色的战斗力、融洽的官兵关系和极佳的群众基础,但另一方面却认识不到中共军队的这些优点与其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站在广大无产阶级人民一边的阶级立场是密不可分的,而蒋介石所依靠的却是与广大无产阶级人民尖锐对立的大地主、大官僚、大资本家的剥削阶级。一个维护剥削阶级利益的政治集团是不可能与广大无产阶级人民建立血肉联系的。从这个层面上说,蒋介石的最终失败,可以说是注定的。

  • 苏联援助解放军打跑国民党?蒋介石第一个不答应!

    苏联援助解放军打跑国民党?蒋介石第一个不答应!

    总体而言,国军全军的美械普及率到达了28%!全日械普及率达到了50%!国械装备仅占22%,且多为三线守备警察部队使用...此外还有直达营级的战场通信器材!毫不夸张的讲,开战之初相较于国军的“阔”,解放军的装备基本上就和烧火棍没有任何区别。毛主席曾一次次的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淮海战役国军为何失败?因为他们面对的不仅是60万的解放军!除此以外,他们还要面对40万民兵、543万支前民工、76.7万头牲畜、88.1万辆小推车、30.5万副挑子、20.6万副担架.....

  • 郭松民:解放战争不容诋毁

    郭松民:解放战争不容诋毁

    解放战争,是人民的胜利!解放战争,功德无量!我们今天享受的一切和平与繁荣,自由与独立,从根本上说,都是拜解放战争所赐,解放战争永远值得我们讴歌!研究历史是为了未来。今天有人诋毁解放战争,无非是想把三座大山重新压倒人民头上,同时消弭人民的反抗意志。从这个意义上说,解放战争永远是人民的力量源泉,永远给人民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鼓舞,也永远是一切压迫势力的噩梦!

  • 共和国峥嵘往事——多线征战何所惧?

    共和国峥嵘往事——多线征战何所惧?

    中国人民是爱好和平的,不会给全世界输出动荡,更不会主动发起战争。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和平是要靠斗争取得。能战方能止战,以武止戈一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