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否定列宁的思潮,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从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之后,我国意识形态领域逐渐形成一股否定列宁及列宁主义的思潮。这股思潮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否定列宁及列宁主义进而否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推行民主社会主义、颠覆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扫除思想理论上的障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否定列宁及列宁主义思潮的实质和危害,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坚定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霍布斯鲍姆:列宁与工人贵族
霍布斯鲍姆于本文中,指出列宁工人贵族概念的来源以及论述上的限制,和这一论述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史的贡献。文中提到的恩格斯为1892年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再版所写的序言,列宁的《帝国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是除了《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最高阶段──通俗的论述》之外,值得细读的经典文献。
参考消息:列宁主义重新开始在欧洲徘徊
俄罗斯《观点报》认为,人们对列宁主义已走向“历史的终结”的说法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动摇,“共产主义的幽灵”重新开始在欧洲徘徊。
《明镜》笔下的赫尔方特与列宁是什么关系?
《明镜》的策略是故意混淆帕尔乌斯和列宁之间的区别,以蒙诱读者。列宁领导的第三国际与第二国际的欧洲社会沙文主义的路线斗争,正是帕尔乌斯故事不可分割的大背景。七月事变之后,特别是十月革命之后,也是这两条路线斗争最激烈的时候。事实上,这时的帕尔乌斯已经完全成为苏俄公敌。试图通过这只“肮脏的手”,在九十年之后再行诬陷列宁与十月革命,不过是黔驴技穷的一种媒体表演。
列宁德奸案:冷战设计师凯南列举“西森档案”硬伤
今天,中国意识形态的主战场正发生在历史与大众传媒的交合地带,并催生出一种可称为“翻案史学”的媒体现象,它特别集中在国际共运史和中国革命史的范围内。列宁德奸案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十月革命与列宁的遗产
在十月革命一百年到来之际,有必要强调的是:今人决不能简单地将苏联作为列宁与十月革命的主要遗产,并据此认为苏联的解体意味着十月革命遗产的破产。列宁来过这个世界,他在大地上留下了许多思想子嗣,而苏联只不过他留下的遗产中的一部分。在苏联崩溃之后,还有其他的子嗣存活于世,将列宁的思考和探索持续下去。
大众传媒、冷战史与“列宁德奸案”的前世今生
今天,中国意识形态的主战场正发生在历史与大众传媒的交合地带,并催生出一种可称为“翻案史学”的媒体现象,它特别集中在国际共运史和中国革命史的范围内。列宁德奸案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冬宫沉思:告别列宁意味着什么?
去参加“纪念十月革命100周年缅怀与希望之旅”,没想到居然遇到一场“十月革命100周年”为主题的展览,结果竟是一场以控诉十月革命和列宁的“罪恶”为主题的展览。看俄罗斯失去了社会主义,也失去了世界大国地位。污名化了列宁、斯大林,俄罗斯展示给世界的只有沙皇。难道“沙皇的统治”能够替代“社会主义”被推荐给世界其他国家的人民吗?
百年前,列宁就解读了拉斯维加斯枪击案与“持枪权”
问题在于,如果今天美国禁止私人持枪,是否警察开枪的现象就会大幅度减少甚至消失了呢?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早就指出,这种血腥的镇压现象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美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也就是警察和军队等国家机器实质上是少数资本家的奴才,所以就必然带有血腥性,无论是否允许持枪都不会改变。拉斯维加斯枪击案为代表的“违反公共生活规则的极端行动”根本原因是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导致群众受剥削和群众贫困,并非在于美国有“持枪权”。
新闻、出版自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
列宁《关于“出版自由”》一文思想丰富:出版自由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党性,是相对的;坚持出版自由就是炮制资产阶级舆论的自由;坚持出版自由就是坚持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组织的自由;出版自由不可能医治无产阶级政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当前我国“新闻自由”论的主要观点与列宁在《关于“出版自由”》一文中所批判的主张,在实质上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要认清“新闻自由”论的本质与危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正确的理论经得住现实的检验--读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现实无时无刻不在教育我们,在现实面前一切谎言都无处遁逃,正确的理论也是能经得住现实的检验的。而面对着这沉重的压迫,面对着那些榨取我们的劳动成果的不劳而获的人,我们怎能熟视无睹?正如《国际歌》中所唱:“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再讨论
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思想是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思想为基础的。在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问题上,列宁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间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只关注列宁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思想,并将其价值局限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国胜利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的思想被严重遮蔽了,实际上其具有丰富内容。
《唯批》中的唯物主义思想及其理论现实意义
1908年列宁写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客观真理、哲学的党派性等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学习、研究其书中的唯物主义观点的理论意义有助于客观全面地评价《唯批》一书,有助于认识唯物主义观点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有助于认识纷繁复杂的哲学发展史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其现实意义是有助于理解科学发展观理论中的“科学”二字,有助于纠正和批判现实生活中的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思维方式,有助于理论工作者自觉运用唯物主义方式分析认识问题,促进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发展。
所谓列宁的“德国奸细”问题与十月革命的发动
当时俄国人都十分清楚,对克伦斯基和温和派社会党人的民主幻想已彻底破灭,国家濒临经济浩劫和解体,需要强有力的政权。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工人和士兵断然地拒绝支持科尔尼洛夫的军事专政,因为他除了强权、镇压,以及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外,不会带来任何好处。相反,列宁所建议的无产阶级专政,在很多人看来,是解决人民生活基本问题的唯一手段。这就是布尔什维克党胜利的原因。
十月革命胜利初期列宁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思想及启示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为了扞卫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列宁做了大量探索,提出了很多重要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列宁强调,苏维埃政权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走适合俄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苏维埃政权能够提供最好的条件让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不断实现自身的政治权利。苏维埃政权建设必须以无产阶级政党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根本前提,党的建设与政权建设紧密相连,须臾不可分。苏维埃政权建设应当采取多种多样的自下而上的监督形式和方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权利。这一时期列宁苏维埃政权建设思想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的渊源
中国革命是二十世纪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的思想和中国共产党的实践体现了中国革命的特殊性,也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但是,这一特殊性是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普遍性基础上完成的,特别是在与苏俄革命联动的基础上进行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清理这个历久弥新的历史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