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共为您搜索到419篇文章
  • 哲学死了?

    哲学死了?

    “现在各种满天飞的哲学”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这个问题可以讨论。但是,这个问题与“哲学是否死了”并不是一回事,不能混为一谈。对“哲学”当然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以“对哲学有不同理解”为论据,进而得出“哲学死了”的结论,显然缺乏说服力。

  • 程恩富: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巨大成就

    程恩富: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的巨大成就

    本文首先依据理论内涵、时间跨度和空间范围的不同,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多内涵、多样式和完整性,强调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含义;接着客观事实和统计数据阐述《宪法》中关于毛泽东思想指导我国取得的重大经济成就,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我国取得更大的经济成就问题;然后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贯彻习近平关于生产力和经济制度的新思想;最后指出新时代中国经济在世界体系中已取得“准中心”地位的巨大成就,并向“中心”国家行列迈进。

  •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法理学演变

    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的法理学演变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理学历经40年的发展演变,总体上呈现出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的过程,其间也遭遇到西方法理学知识的冲击和挑战。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的法理学研究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批判性地吸收和借鉴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和价值共识,从现实国情出发,直面中国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型理论道路。

  • 王怀臣:仍有国企迟迟未建立党委议事决策机制

    王怀臣:仍有国企迟迟未建立党委议事决策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在当今中国,做马克思主义的忠诚信奉者、坚定实践者,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构建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思考

    构建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的思考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在构建马克思主义广义政治经济学探索中所取得的成果,主张构建包括从时间广义上涵盖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重点是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的“五形态经济”和从空间广义上涵盖渺观经济、微观经济、中观经济、宏观经济和宇观经济的“五观经济”等主要内容的广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体系,并提出构建五观政治经济学体系的若干原则:以劳动作为元概念和起始范畴,以剩余劳动理论为主线,“马中西”多学派多学科综合创新。

  • 登贝莱:谁是萨米尔·阿明?

    登贝莱:谁是萨米尔·阿明?

    萨米尔·阿明是最早以自洽而有说服力的方式,驳斥常规的,关于为什么南方之后的命题的南方经济学家之一。在他看来,资本主义是一个由所谓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所谓的南方的“欠发达”国家组成的系统。这个立场,在他的博士论文中已经有所表达,它还在南方和北方国家吸引了大量的关注,并激起了相关的讨论。他后来的着作,只是肯定了这些见解,而阿明的这些看法,后来也得到了其他经济学家的着作,特别是拉美学派的着作,和伊曼纽尔·沃伦斯坦的着作和“世界体系”的印证和强化。

  • 高校思政,身体力行的“笨办法”比精巧的说教有效

    高校思政,身体力行的“笨办法”比精巧的说教有效

    对于许老师对自己的影响,他的学生们早已形成共识:都说这个时代对年轻人思想引导难了,但相比于单薄的信息传递,身体力行的影响更加厚重,因为这是一种无声的传承,或许这是许老用心良苦破解当下思政课教育难题的“笨办法”,但却恰恰也是开启年轻人信仰的一把钥匙。身体力行,让知识跨越鸿沟,变得更有说服力;无声的传承,让精神力透纸背,穿越时间和空间。

  • 历史发展的两条道路——欧洲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对比

    历史发展的两条道路——欧洲与中国发展模式的对比

    主流的思想,尤其是欧洲中心的思想,认为“西方模式”无可替代,只可被模仿,也应被模仿;然而,马克思的思想本质上并不是欧洲中心的。只有马克思开展出来的现代思维,才可能脱离欧洲中心主义的成见和枷锁。西方资本主义 / 帝国主义所发展出来的单极化现象阻止了新的民族资本主义意图依据宰制中心的形象来自我建构,同时也因而封闭了边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单极化也迫使意图替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民革命必须面对双重的挑战。在加速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还要考虑到社会关系的细致建构,以利于超越资本主义。洞察力意味着世界主义的认定与归属,世界主义强调人在创造历史,人类的进步必须建立在合作和团结之上,而不是竞争。

  • 坚持人民立场和阶级立场的统一—访清华冯虞章教授

    坚持人民立场和阶级立场的统一—访清华冯虞章教授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旋律进一步高扬,正能量更加强劲的形势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依然复杂。党的十九大前后思想舆论领域强大正能量震慑下暂时收敛起来的一些人,又借助网络空间伺机表现自己。面对五花八门、纷乱繁杂的社会舆论和多元的社会思潮,我们要牢记列宁的教导:“轻视理论,对待社会主义思想体系躲躲闪闪、摇摆不定,就必然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体系。

  • 朱佳木:马克思主义首先是革命的理论

    朱佳木:马克思主义首先是革命的理论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源于共产主义理论,如果把二者割裂,就会变成实用主义。第二,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共产党员才会有精神支柱,才有可能做好当前的工作。第三,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一代又一代持续努力,共产主义才有可能最终实现。第四,放弃共产主义理想,党员就会变质,党就会解体。

  • 2018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讨会在京举行

    2018年全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讨会在京举行

    余斌研究员以“为何及如何消灭私有制”为中心作了主题报告。他认为,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当下的私有制包括:个体私有制、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垄断私有制。消灭私有制,尤其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实行公有制直至实现共产主义,是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也是共产党人对《共产党宣言》原则和立场的不懈坚持。

  • 郝贵生:对“权力”本质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郝贵生:对“权力”本质的马克思主义解读

    传统观念把“权力”看做少数人所具有的能够支配大多数人的力量、能力。这个认识是直观的、现象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本质是阶级社会中统治阶级及其思想家对“权力”的认识。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和唯物史观的高度认识“权力”的本质。“权力”实质是在一定的社会群体的实践活动中,为实现一定的利益目标,在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过程中形成的少数人具有和体现出来的能够指挥、率领和组织大多数人凝聚为更大合力的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统一的能力和力量。

  • 抛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失败

    抛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主义事业就会失败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出,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真学、真懂是前提,真学了,真正搞懂了,就会从内心深处真正相信它,才能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它。不要抱着轻佻的态度、狂妄的心境来对待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动不动就说那个原理是空想,是错误的,那个原理过时了,不管用了,凭借我们工作上一点成绩,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手划脚、评头论足。好像我们比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高明似的。还是应该沉下心来,认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它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钱,老祖宗不那能丢。丢了会亡党亡国的。殷鉴不远,血的教训应该牢记。

  • 念好马克思主义的“真经”

    念好马克思主义的“真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学习经典着作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点内容,系统学习十八大以来的重要文献特别是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着作,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进而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升到新境界、新高度,真正念好我们共产党人的“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