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为什么会“阻碍生产力发展”?
中国历史不是没有给过地主阶级机会,但近代二百年证明了,自私、短视、愚蠢的地主阶级社会精英不肯承担责任,不肯支持中国的现代化和工业化,而是更容易当买办和汉奸!苏北鲁南的地主不但横征暴敛,甚至还有初夜权这样的特权。山东孔家的后人更是吸血鬼一样奴役当地百姓,草菅人命,他们兼并土地,隐瞒人口,抗税不缴,对农民却是敲骨吸髓一样的剥削。他们对于民国时期的民族企业家们,更是百般刁难,各种敌视,荣氏兄弟办个厂,地主土豪就能怂恿暴民前来砸场子闹事要钱,最后土地拿不到,还要赔钱。
共产主义虚无缥缈论,暴露出怎样的意识形态问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旗帜鲜明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立场。表现为坚持不懈地探索、认识和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坚定不移地顺应、推动和引领时代潮流,旗帜鲜明地坚持、贯彻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观和发展理念。彻底的唯物主义体现了追问世界之真实存在、事物之真实面貌、事情之真相的科学精神,以真理为最高追求、客观真理为最高价值、客观规律为最高遵循的科学态度。
民国学术研究中的“历史虚无主义”须适当回应
近年来民国史研究中存在着过度拔高民国人物及“美化民国”等错误倾向,所谓的“民国范”距真实的民国有较大距离,“民国”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美好。唯物史观在民国学术界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在民国史学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不仅马克思主义史家自觉运用唯物史观指导历史研究,而且许多非马克思主义史家不同程度地用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民国学术发展与社会环境、文化转型及学术体制的创建有着密切的关联。严肃的历史学家必须从史料和史实出发,还原真实的民国历史,突出原创性和专业性,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与中国风格的民国史学科体系。
刘晨光:激情的理性——评《大国新路》
这个大道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之于中国,绝不仅仅是一种意识形态,更是通往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选择社会主义,是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回答和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社会主义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方向。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大国新路》才得以建立一种贯通改革开放前后的大历史观,才得以使它超出一般的经济史论研究而具有了别样的高度与深度。
鲜为人知,历史大潮中的林则徐后代们
毛泽东非常重视起义的舰艇,因为这是建设人民海军的物质基础,但更重视起义官兵的人身安全。当起义的舰队遭到国民党轰炸时,毛泽东令三野组织好舰艇防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三军领导特意会见林遵,请林遵下令起义官兵全部离舰上岸,安全转移,并传达毛泽东的指示:我们要的是建设海军的人才,当然,军舰也很重要,要尽可能保存,但保存不住也不要紧,我们将来一定会有的。
对民国“特殊的感情”?
从同盟会、光复会到国民党,有着太多的伟人值得我们崇拜,秋瑾、徐锡麟、孙中山、黄兴、蔡锷、李烈钧、廖仲恺、朱德、周恩来、毛泽东......他们曾经都是国民党,然而1927年之后,那个革命的、进步的、追求“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扶助农工”的国民党已经不复存在。一个无耻的青帮流氓、地主打手、资本走狗贪天之功,一手斩断了国民党的未来和希望。让中华民国从短暂的文明之光中堕入了血与火的肮脏和黑暗。
龚忠武:试论中华古文明之再造辉煌与马克思主义
中国先进的知识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于是,中国人被儒道长期牢牢封闭了的探索自然界奥秘的紧箍咒被砸碎了,思想被解放了,中华古文明得以再生,重现以往蓬勃的朝气。此后,中国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主导下,其生产力得以飞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奇迹。
滕文生: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发展的历史必然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命题和重要思想的提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坚实的人类共同利益支撑,为世界未来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中国和世界人民思想智慧的创新性发展,不仅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有益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智慧,在世界各种文明中都蕴含着这样或类似这样的历史智慧。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立在人类利益共同体基础之上的,命运共同体与利益共同体紧密相联、存亡攸关。构建人类利益共同体又是以构建经济利益共同体为基石的。因此,推动新型经济全球化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要求。
李慎明:科学判定当今世界所处的时代方位
和平与发展这“两大主题”“两大课题”“两大问题”,决不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乃至更长一点的历史阶段所能轻易解决得了的。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不仅使现有的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得不到很好解决,反而会带来而且也必然带来新的更大更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全球范围内的贫富两极分化。这一新的问题的凸显,进一步加重了原有的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存在。
警惕那些利用教师身份传播历史虚无主义的伪传道者
要想有效地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在年轻人中的蔓延,绝对不能忘记那些伪传道者们,因为他们的威胁比那些宣扬历史虚无主义的书籍可要大多了。因为书摆在那里,需要翻开才能看到里面的内容,伪传道者们的歪经,只要不是聋子都有可能听到,更何况还是挂着一堆“优秀教师”名头的伪传道者呢?
钱昌明:是谁为中国开创了“太平盛世”?
直至毛主席领导的中国革命胜利,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这才结束了“百年痛史”的噩运。其后,在毛主席领导下,虽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等6场对外战争,但均战无不胜,且基本上都把战火限制在境外进行,确保了本土的安宁。更为重要的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能艰苦奋斗、战天斗地,勒紧裤带,掌握了“两弹一星”与核潜艇。当年中国人民在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的环境下,能打败世界头号强敌;如今在拥有核反击能力的条件下,我们还怕谁?
构建中国特色的历史自我意识和自主的历史叙事
关于历史进步性评价,马克思主义坚持二重尺度说——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但目前学术界对马克思历史评价尺度理论存在错误解读:或者强调“历史尺度优先”,或者强调“价值尺度优先”。这两种观点都从静态角度理解社会历史发展,不论认为何者“优先”,在逻辑上都意味着另外一个尺度被“虚置”起来,都隐含着历史虚无主义倾向。正确解读马克思历史评价尺度学说,坚持历史评价二重尺度的辩证统一,有效抵制历史虚无主义错误思潮,有助于正确评价历史,构建中国特色的历史自我意识和自主的历史叙事。
毛泽东是如何在新中国起点太低的情况下发展经济的
毛泽东关于“分配蛋糕”的设想是非常高明的。三级关系统筹兼顾,使得国家、集体、个人都不落空,并且明确了高、低次序,使得三者浑为一体又次序井然。如果利益分配过于倾向个人,那么就会出现国库亏空,国库亏空了就没有资金加大对工业、农业、科学文化、国防的建设,“四个现代化”也就成了幻影;相反,如果利益分配过于倾向国家,那么就会损害民众利益,降低民众生活水平,引发民众不满情绪以至激化社会矛盾。
王传利: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节约运动述略
中共创造了以俭克腐的历史经验,在世界反腐历史上具有独特的价值。新中国为了解决财政经济方面的困难,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连续发动了若干次节约运动,并把节约运动当成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号召勤俭办厂办社,勤俭持家,对于国民经济恢复、抗美援朝、大规模经济建设、克服经济困难,具有重要意义。在建设领域里开展的节约运动,勤俭办一切事情,勤俭持家,促进了全社会廉洁风气的形成。增产节约运动对机关作风发生了直接影响,促进了党的反腐倡廉建设。新中国发动的节约运动,对于防止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腐化变质,保证实现我国由富起来到强起来,依然具有重要的历史启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