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经济共为您搜索到18篇文章
  • 张文木:管子论经济过度金融化对国家安全的危害

    张文木:管子论经济过度金融化对国家安全的危害

    吕不韦是大金融商,如放在美国就是今天的华尔街大佬,用手中掌握的巨大金融力量操纵各国君王并从各国的冲突中得到巨额回报。为了消除这种“中一国而二君王”的政治困局,秦王赢政向吕不韦不惜痛下杀手及随后果断采取的国家统一货币并配之以“书同文、车同轨”和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目的就是将金融牢牢掌握在国家手里并由此彻底杜绝吕不韦金融势力复辟的任何可能。由于中国较早地经历了商业资本一家坐大造成的灾难,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节制商业资本的政策。“重农抑商”就是产生于这样的背景并贯彻于中国封建社会始终的重要措施,这些政策保证了秦以后的中国避免了欧洲式的破碎。

  • 为政府救市叫好!但救股市必先救实体经济!

    为政府救市叫好!但救股市必先救实体经济!

    我以为中国股市的病根还是自由金融思想和自由经济思想泛滥的问题,还是中国到底是要走虚拟经济之路还是要走实体经济之路的道路问题。如果我们始终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本,那么就要调整金融策略,完全禁止资本市场上的资本炒作,彻底堵死金融投机,而通过政策强制性地让资本和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唯有如此,实体经济才能活,唯有如此,股市才能活。

  • 钱去哪儿了?

    钱去哪儿了?

    社会财富在一定时期内的增长是有限的,资源和工业总产值也是有限的,对应的货币自然也是一定的,无论多么超发,都不可能多头兼顾,你要保住房地产的巨额财富和庞大体量,就没有办法给实体经济输血。

  • 钮文新:中国金融质量被严重恶化

    钮文新:中国金融质量被严重恶化

    货币金融膨胀、资本金融萎缩本身就是金融“脱实向虚”的根源,也是经济各方杠杆率居高不下的根源,同时也表明中国金融质量的严重恶化,这样的金融趋势不仅与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背道而驰,更与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道而驰,所以我们所有金融管理者必须形成合力,尽快、尽早、有效遏制中国金融短期化、货币化、套利化——杠杆化趋势,让金融“回归”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本源。

  • 赵磊:不消灭“原因”就想万世开太平,瞎掰!

    赵磊:不消灭“原因”就想万世开太平,瞎掰!

    虽然不能阻止地球板块碰撞,不能拦截强冷空气南下,不能禁止热带气旋生成,但是,人类却可以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可以消灭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至于改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需要的条件如何,马克思已经说得很透彻了。不论消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需要的条件有多难,至少,不会比消灭板块碰撞更难。

  • 管子论经济过度金融化对国家安全的危害—读史札记

    管子论经济过度金融化对国家安全的危害—读史札记

    文章谈齐相管子对金融资本对国家安全危害性的认识。重视实体经济是这是他助齐强大的认识论基础。今天看来“重农抑商”政策就是今天反对脱实向虚政策的古代表述,这是对的,是血写的经验。

  • 对十九大后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对十九大后中国发展实体经济的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

    在过去的长期实践中,在西方的政府与市场二分法理论的诱导下,党政分开、政企分开走得太远了。西方人提出的政府与市场的二分法是基于西方实际,而且他们所谓的政府是资本主义国家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他们的市场实际上是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企业为供给主体的市场。而且由于西方的这种二分法的限制,政府的能力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很显然,中国应该彻底摒弃西方的这种二分法。

  • 金融大监管,试问多少小甜甜会变成牛夫人

    金融大监管,试问多少小甜甜会变成牛夫人

    其实在王霸之气十足的“大资管时代”,体格庞大起来的金融系统本质也是在服务实体。要说完全脱实向虚,不投实体,那绝对是冤枉。但说没有很好的服务实体,有脱实向虚的苗条,也是事实。如果继续按照之前的路数走,脱实向虚的概率大大增加。所以金融风险自然而然也就来了。在共产党的金融观念中,不能服务实体的金融就不是好金融,就是制造麻烦的熊孩子,该打板子了。所以,新的金融监管也就自然而然的来了。

  • 钮文新:金融需要“言行一致”

    钮文新:金融需要“言行一致”

    我希望,央行能够按照自己说的、不折不扣地执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而不断推高利率的操作显然不属于“稳健中性”。更重要的是,央行必须想方设法加大金融市场有利于资本生成的力度,锁短放长,向市场提供优质的金融资源——长期流动性,压低长端利率,给中国实体经济以休养生息的机会,给“三去一降一补”创造有利的货币环境,尤其是为加速创新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动能。

  • 苗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苗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个大国,必须发展实体经济,不断推进工业现代化、提高制造业水平,不能“脱实向虚”。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思想,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步伐,推动实现经济发展由数量和规模扩张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

  • 金融改革和未来——中国的金融要服务于中国利益

    金融改革和未来——中国的金融要服务于中国利益

    一个国家的金融防火墙一旦丧失,就只能听任国外资本和买办恣意妄为。一个国家从盛转衰吃光老本不需要十年时间。日本失去的几十年,还有美国前面这20年来的发展历程,无疑雄辩地证明了这一点。即使中国登顶世界经济巅峰,也要居安思危,金融要保持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质,要随时清理掉金融界的害群之马。否则金融很快就会变成实体经济的吸血鬼,甚至会变成资本绞杀资本的金融赌博。

  • 可怕的不是实体经济的窘迫,是富豪精英的套现走人

    可怕的不是实体经济的窘迫,是富豪精英的套现走人

    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成熟后,创始人自然可以减持股份享受创业红利,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些资金如果以外流为主,则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发展,显然是极为不利的。最为直接的后果便是国内实体经济的投资迅速减少,导致工业产出、社会就业、员工消费萎缩;其次会产生从众效应,严重影响社会精英阶层甚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信心。财富流失了,信心丧失了,对于社会的影响简直不可想象!

  • 去杠杆、金融危机与现金为王(上)

    去杠杆、金融危机与现金为王(上)

    去杠杆和金融危机一样,都是欠债还钱的过程。去杠杆是主动控制的金融危机,金融危机是不受控制的去杠杆。市场经济的关键是市场销售。这是马克思说的惊心动魄的一跳,也是主流经济学回避的内容。

  • 比战争更残酷的危机在逼近 (四):拨开迷雾

    比战争更残酷的危机在逼近 (四):拨开迷雾

    中国的货币金融政策,让利润从实体经济流向金融行业。中国整个利润盘子本来就不是很大,现在还被金融业切走一大块,留给实体经济的利润就很低了。

  • 上市公司不务实业是压倒中国实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上市公司不务实业是压倒中国实业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一个理想的世界,我们当然希望每一个中国企业家都热爱实业,能创造大量就业,帮助千千万万人提高生活质量,但眼下,这条路真的太难走了。几乎每一个做实业的人都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做上市,那么上了市的企业都在干嘛呢?事实上,他们远离了做实业的初衷,爱上了理财。

  • 钮文新:不能让实体经济左右“挨嘴巴”

    钮文新:不能让实体经济左右“挨嘴巴”

    金融自由化、金融乱象丛生之时,受害的是实体经济,因为它们不得不忍受期限短、价格高的融资;现在,治理金融乱象、去除套利行为,结果变成了金融去杠杆,不仅导致金融体系流动性骤然收缩,而且依然需要实体经济忍受“阵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