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认清“姓党”媒体的战略定位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格局如何变化,都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传播党的声音。
戴旭:中美只有“交心”才能避免战略误判
2012年到2015年是世界格局动荡剧烈、也是中美军事关系诡异变幻的三年。为什么长期不打仗、专注经济建设、不参与任何争端的中国,反却受到美国日益加剧的围堵?中美到底应该怎样定位?
军事改革警惕战略欺骗和捧杀
美军也一向引以为傲,大肆宣扬其“军改经验”和作战成果,客观上对其他国家军事改革产生了巨大的“示范效用”。然而,国情不同,军情不同,决定了军事改革方略必须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而对于一些“看上去很美”的东西,更要保持清醒和理性,切勿掉进对手预设的陷阱之中。
冷战后美国的拉美一体化战略
冷战结束后,拉美地区的一体化进程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作为霸权国,美国也试图在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促进在整个美洲的霸权利益。因此,涵盖拉美地区的一体化进程既包括美国直接参与的跨地区一体化进程,也包括美国没有直接参与的本地区一体化进程。
美国对“一带一路”的战略思考
美国为了从大英帝国手中接过货币霸权,由罗斯福总统推动建立了三个世界体系,一个是政治体系——联合国;一个是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也就是后来的WTO;一个是货币金融体系,也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乔良:中国须对自身做战略再定位
立足现实,面向未来,中国的定位应是能影响甚至引领世界未来经济和政治走向的国家。这是需要我们在努力改变并不断提升自身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同时,必须瞄准的目标。这也是中国的大国使命。
日本政府开发援助背后的战略分析
日本政府开发援助有着明确的战略意图和目标,那就是围绕日本的繁荣与安全来实施政府开发援助。在经济上,日本通过政府开发援助有助于日本经济的发展和海外市场的开拓;在安全上,政府开发援助服从和服务于包括能源安全在内的日本自身安全和战略需要,并服务于美国的全球战略,同时也是实现日本外交战略目标的有力手段。
习近平谈粮食战略: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生产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习近平指出:“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张志坤:巴黎事件不会改变欧美战略 俄欧不可能联手
无论是从中国的战略利益出发,还是从人类世界和平的角度,人们都不该把伊斯兰恐怖主义势力对西方的牵制与干扰估计过高过度,好像只此就可以令西方疲于奔命、再无侵略动机与侵略能力似的。如果为这样的估计所左右,战略上就有可能犯严重的轻敌错误。
警惕美学者提出的对华“强加成本战略”
美国着名中国问题专家在国会“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南海问题听证会上阐述了对南海问题的看法,建议对中国实施“强加成本战略”(Cost Imposition Strategy),该战略构想正逐渐成为美国学界对华战略的共识。
NISC战略传播研究 | 互联网“军事基因”从未离去
冷战之后互联网与国家政治和军事之间的密切关联。9·11事件以来,以反恐为名,美国从法案制定、战略部署、军队建设方面不断加紧网络战布局。可以说,从诞生至今,互联网的“军事基因”从未离去。
田文林:从伊核协议看美国的战略调整
要想让美国战略东移改弦更张,或不至于威胁中国合法权益,中国必须增强实力、战略意志和斗争精神。在这方面,伊朗已经提供了成功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