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新常态下 治国理政基本思路的重大创新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治国理政思想和实践的精华所在,独创经验,宝贵遗产,其根本的治国思想是“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孔子),换言之,德为本,法为末,属九流之一。法者,刑名法术也。
经济新常态:中国负责生产,美国负责享用
本世纪初以来,西方将大部分工厂逐渐搬迁到第三世界国家,主要是中国。美国在中国有大量资产,它们不但供应了美国市场,也供应了中国市场,获利丰厚,其根源是我国央行依据外汇储备发钞,发行的人民币都拿去换美元欧元,交给西方,而换来的外汇,主要购买西方国家国债。只有多管齐下,才能消灭西方对我国经济的控制,避免外国资本家在中国获利,改变中国是美国和西方经殖民地的状态。
911事件:例外状态的常态化
911事件为21世纪的人类社会带来一个极为重大的影响,那就是“例外状态”的常态化。只要是沾惹恐怖活动嫌疑的“非公民”,都可能受到独特的法律处置,受到无期限的拘留。由于对于陌生人的怀疑,对于外来者的敌意,使得各国以防外、仇外作为诉求的势力大幅度扩张,从而也造成民粹法西斯的主张渗入政党、媒体,甚至蔚蔚然成为社会的主流。
新常态本质:用社会主义力量战胜新自由主义
正是资本的正负两个方面的功能,使我国经济经过一个阶段的高速发展之后,必然要进入新常态,这种新常态实质上要求我们用社会主义力量来克服资本扩张带来的消极后果,从而在克服危机的过程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起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程恩富:用新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发展新理念根源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立足于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依旧艰难曲折的战略应对,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鲜明的现实感。
吴宣恭:从经济规律和社会矛盾的视角认识新常态争取新发展
我国多数财富掌握在资本主义企业主手中,用于剥削劳动者,攫取更多的利润,广大劳动者的收入无法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这就必然使产品供过于求的情况越来越恶化,使资本主义的社会主要矛盾日益显露和尖锐化。大面积的产品产能过剩,表明资本主义的经济规律已在我国加快发酵,由此必然引发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新矛盾。
何自力:去工业化、去周期化与经济停滞常态化--—个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视角
随着机器对劳动替代的深化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出现去工业化,推动制造业走向衰落,投资导向型经济转变为消费导向型经济,经济增长不再以大规模固定资本更新和技术创新为支撑,经济波动去周期化,经济停滞成为常态。
习近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新自由主义”翻版
习近平指出: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
杨承训: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新常态下优化公有制经济“主体”功能探析
公有制经济要在新常态下推进共享、实现共同富裕中发挥多方面的“主体”功能,特别是强化公有制自身的主体地位,发挥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合理解决分配公平问题,更好地突显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进而更充分地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活力。
何自力: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常态化的表现
资本主义自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统治地位到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成长和兴盛发展两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起开始走上迅速衰落的轨道。目前,资本主义经济停滞呈现出明显的常态化。
经济新常态:重点发展国有资本控股的混合所有制
近年来,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其实质在于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坚持和准确把握“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这一大逻辑,从而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早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