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英烈是革命的形象大使——评 “英雄烈士保护法”
如果说英雄烈士是革命的形象大使,那么革命领袖就是革命的旗帜和灵魂!革命领袖一直是历史虚无主义攻击的重要目标,革命领袖受到造谣、中伤,有甚于英雄烈士。
赏奇文:假如满清立宪了,中国就不需要革命了?
满清不可能搞什么“宪政”!救中国的捷径也绝不可能从满清搞“宪政”开始!应该以革命手段救中国!而且,这个革命还不是一次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要不断的革命不断的斗争下去。正如中国近现代史所揭示的一样:先用革命手段推翻满清;再用革命手段扫灭满清的余孽——北洋军阀;再以革命手段扫灭蒋记民国新军阀和帝国主义侵略者,这才能达到救中国的目的!
革命为了谁?——毛泽东的现代性回答
江西省委巡视员江汉波则走的更远,认为“土地革命不是目的,社会革命才是目的”,完全否定了土地革命的意义,同时在是否组建红六军,是否进攻吉安,是否将赣西南几个特委合并建立政权这样的问题上一直争论不休。所以“二七会议”上毛泽东断然决定,“开除江汉波的党籍,报江西省委批准”。这次会议对赣西南地方工作有积极推动的转折意义,促进了赣西南军事斗争的发展,但同时也为党内思想斗争带来了阴影,日后的“富田事变”多多少少也与此有关。
革命中的启蒙:人民觉醒、人民民主和社会改造
“救亡压倒启蒙”是一个传播非常广泛的观点。它认为,在以政治、军事为主要形式的革命斗争中,五四启蒙运动中高扬的自由、民主、个体尊严、个人权利等价值观念被忽视,甚至走向反面。但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关键就在于人民的觉醒,起来争取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利益,翻身解放。人民战争、人民觉醒、人民民主、社会改造是内在统一的。中国革命对广大工农进行了最广泛启蒙,进行了最广泛的民主探索和社会改造,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以被压迫者的价值和尊严为中心。中国革命中蕴含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予以肯定,并继承发扬。
怎样理解“传统”与“革命”?
章太炎将西方哲学、佛学、老庄学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这也使他的哲学有着一种彻底的革命性和批判性。章太炎的思想中蕴含着传统与革命的有机辩证,以他为代表的整个晚清思想试图立足传统去开辟中国的现代性,他们所做的工作对后辈们也产生深远影响。
从中国地理看中国革命
解放战争重复了日本占领中国的路线:东北-华北-华南,蒋介石再次退守西南,希望从西南打回老家,像抗战中一样。但这回不一样,他被彻底赶出中国大陆。新中国为什么把首都定在北京,关键是华北背后有东北,东北背后有苏联,苏联对美国有威慑力。共产党是依托北方,从北方统一中国。
他拿五本《毛选》打游击,五年夺取政权当总统!
这是个真实的五本《毛选》闹革命的故事,这件事让西方老牌殖民国家们很郁闷,谁能想到中国革命和新中国的发展对于非洲人民的鼓舞,谁也不曾想到毛主席思想在黑非洲拥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力!
说好了立宪救大清,立宪了大清为什么还是完了?
重新检讨这段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传统的社会和政治体制都已经难以为继了,社会革命正在悄悄的进行中,相配套的政治革命必然到来,问题仅仅在于是以激烈的社会动乱和暴力实现,还是以温和的、渐进的改良方式实现。如果清政府的宪政改革真的取得成功,事实上也是一种政治革命,因为它必须打破既存的政治格局,实现传统政治体制向现代政治体制的转换。这种转换发生之后,皇帝是否保留都仅仅是一种象征,实质性的政治革命在历史中不可避免。
从“告别革命”到“咒骂革命”
放眼世界,也就是今天的中国,能随随便便地把以前造反的泥腿子重新吊起来羞辱。也就是今天的中国,反抗地主残酷剥削和压迫的农民起义被重新说成土匪流寇,而镇压他们的官军再次被顶礼膜拜。
黄易的“告别革命”与武侠小说的终结
在黄易之后的新时期,通俗文学便进入了一个以极端的个人主义,企图一个人塑造一个世界这一类网络玄幻小说,其实是一种个人主义意淫小说的时代。实际上,黄易的部分小说中已经带有了这种色彩。这当然不是说网络玄幻小说中没有好一点的作品,比如说像梦入神机写的一些作品中也有一些对于梁羽生式的革命武侠的传承。但是总体来看,即使这些较好的作品里,也往往是过度推崇个人的作用,未能真正将个人融入到社会当中,因此也尚未达到梁羽生和早年金庸新派武侠所达到的高度。
聆听延安:一段听觉经验的启示
延安的听觉环境和声音文化的产生,自然和艰苦的抗日战争密切相关,但一个更全面、也更有说明力的大背景,其实是在延安汇集成形,同时也在延安得到倡导的激情文化。
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革命与改良
在经历了19世纪的苦难与动乱之后,20世纪的中国进入到一个革命的时代,一个波澜迭起的革命时代。清朝政府、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先后被革命浪潮所掀翻,退出历史舞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才出现稳定局面,由此走上了稳步发展的道路。
jrs直播手机连接_雷速体育_jrs低调看直播直播:革命与出轨
用“革命与出轨”可以把五四以来的文艺主潮分为三个阶段。五四到六十年代中期的“革命加出轨”,六十年代中期到七十年代中期“只革命不出轨”,七十年代后期以来是“出轨加控诉革命”。当然,这些纯属娱乐,切莫认真。
@侠客岛 鼓吹“告别革命”?
侠客岛发表一篇署名康子兴的文章《哲人其萎》。文中点题段落用“告别革命”论调解读卡斯特罗的最后演讲。事实上,革命不过是对阶级剥削与压迫的抗争,剥削压迫不止,革命怎会告别?文章不谴责和消灭资本主义霸权的暴力剥削与压迫,单方面要求社会主义国家告别革命,不过是投降主义的新衣吧?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爆发?--资本扩张、殖民掠夺与争霸战争
一些人往往用一种单线式的因果思维来解释这个问题,或者认为西方崇尚理性,由此产生科学理论,然后推动技术,发明蒸汽机,工业革命随之爆发,或者认为英国有最早自由市场,激发了经济的内在活力。但是,要真正理解英国的工业革命,就必须看到当时资本主义的扩张、殖民掠夺、殖民争霸战争,以及英国在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地位,另外还有英国曾经实行的促进棉纺织业发展的产业保护政策。
桂东农民运动对邓力群革命思想的影响
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清党风波刮到桂东,桂东有三个小学教员被国民党残杀了。邓力群父亲学校的两个学教员逃亡后,也被杀害了。他俩都是邓力群父亲的学生和晚辈。共产党人的鲜血以及黑暗的社会环境,给了邓力群的阶级意识和阶级觉悟。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而是血淋淋的斗争,生与死考验,你死我活的较量。桂东早期共产党员的革命活动影响了邓力群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