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共为您搜索到419篇文章
  • 为什么说实践才是物质与意识同一性的基础和桥梁?

    为什么说实践才是物质与意识同一性的基础和桥梁?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离开了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凡是在实践中最终(过程的曲折性是正常的)达到预期效果的认识,一般来说就是正确的即真理性得到证实,反之,一般来说就是错误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一切认识都是为实践服务的,离开实践,一切认识就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实践是深化认识和发展认识的途径,认识能力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前提是实践的不断上升和反复。

  • 炮制“极端无神论”的帽子意欲何为?

    炮制“极端无神论”的帽子意欲何为?

    在2016年4月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中央领导核心从维护党的指导思想和执政基础的高度,对坚持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做出了前所未有的集中阐述,向全党提出了明确的任务,但话音未落,却遭到部分“权威”人士的本能反弹和强烈抵触。一时间,攻击无神论的舆论声浪突然高涨,不是去研究怎样完成中央的任务,而是想方设法在体制内外设置消解中央部署的思想舆论障碍,成为与学习贯彻全国宗教工作会议精神相伴随的一个特殊的社会动向。联系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讲话一年来理论界和舆论场上出现的怪现象,“极端无神论”提法的炮制和出笼,不能不被视为一起披着学术外衣、明目张胆公然挑战中央领导核心政治权威的严重事件。

  • 以马克思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以马克思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不要偏向搞经济运行、竞争层面的研究。马克思《资本论》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运行方式,还是像《资本论》那样,揭示经济发展规律本身,而不是具体的运行机制,不要把政治经济学导向应用经济学,我们还是要依据《资本论》给我们提供的基本路子和基本方法去做。

  • 观察美特朗普政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观察美特朗普政府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

    社会中没有孤立的个人,现实的个人在本质上都是一定社会关系的总和。美国总统是一个国家的正式代表。虽然个人的经历、性格、作风等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但个人所扮演的角色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和阶级关系决定的。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为我们认识扑朔迷离的社会现象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线索。观察特朗普政府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 从当今美欧发生的重要变化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从当今美欧发生的重要变化看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马克思曾经告诫人们,西方的民主制度尽管作为封建专制政治的对立物,相对于以往的剥削社会有其进步意义,但时至今日,对广大人民群众来说,这种政治体制仍是富人的专利品,它实质只是一种为少数人服务的,同资产阶级私有制相适应的政治上层建筑。随着西式民主在包括美欧人民在内的全世界人民心目中渐渐“去魅”,马克思主义所确立的真正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政治制度将显示其优势。

  • 美国记者莎拉•杰夫谈美国左派的出现:从马克思主义到抵抗特朗普

    美国记者莎拉•杰夫谈美国左派的出现:从马克思主义到抵抗特朗普

    在极右和有法西斯倾向的唐纳德·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之后,杰夫对南方电视台发表的评论说,在这个时候可以动员左派,考虑到斗争和抵抗的历史。

  • 平等的悖论——马克思论平等与商品生产的关系

    平等的悖论——马克思论平等与商品生产的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不能离开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抽象地谈论平等问题;任何平等观念都是对特定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的反映和表现;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不同,平等观念也就不同。

  • 教育社科领域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悼念李成瑞同志

    教育社科领域部分马克思主义学者悼念李成瑞同志

    李成瑞同志是原国家统计局局长,他一直关心高校的学科建设,曾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等着名高校有关专业的兼职教授。他与高校不少学者保持着联系,鼓励大家在新形势下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他坚持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指导统计学研究与实践,2009年被评为“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之一。

  • 推动社会分工演进 塑造中国经济新常态

    推动社会分工演进 塑造中国经济新常态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经济学需要分析发展中经济体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特有的结合方式。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只有在研究对象上实现结构性拓展,在分析方法上实现结构性转变,在理论硬核和实践对策上实现结构性改造,才能够真正实现复兴。这种理论上的复兴,同时也就意味着社会主义中国在实践中应走一条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创新为推动力、以内需为拉动力、推动社会分工深化与广化,协调、平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 如何看待现实社会主义的贫困问题

    如何看待现实社会主义的贫困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在其发展的不同时期,贫困产生的根源不同、性质也不同,需要进行具体的历史的分析,绝不可一概而论。社会主义国家过去的贫困,或是落后的生产力所致,或是赶超战略所致,或是国际环境所致,或是自身失误所致,总之,其原因均不在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或者说,它与社会主义制度并不构成本质性联系,因而是一种“社会性”贫困,而不是“制度性”贫困。如果说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出现的贫困完全是资本强势渗透和强力作用的结果,那么,在转型后的苏联和东欧一些国家出现的贫困,更是背离和背叛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这些都是对马克思贫困理论的证明,而不是证伪。

  • 郑彪:学风影响国运论

    郑彪:学风影响国运论

    学风影响国运,学风正则国运盛,学风颓则国运衰。近些年学风之大弊,不仅在抄袭,主要在“抄西”,就是抄西学。如果任凭西方资产阶级的理论替代马克思主义或把马克思主义边缘 化,中国共产党将丧失维系自身团结统一的思想纽带,同时必将失去号召群众、引导群众的精神力量,自然的结局就是脱离几代共产党人选择的正确道路,滑进西方 敌对势力的陷阱,使我们的国家陷入动乱、停滞和倒退,使中华民族重新沦为西方的附庸。

  • 开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

    开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深刻、最全面、最详尽的证明和运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表重要论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蓬勃发展,开启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发展的新时代,学术界再次掀起了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高潮。

  • 张文木:学生的局限性不是课没讲好的托辞

    张文木:学生的局限性不是课没讲好的托辞

    我们做学问,是要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要接国家治国理政的班,不是为了个人那一点点小“学问”,不仅仅是为了把课讲好,更不是仅仅知道马列那几个教条,教条没有用。我们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国家培养治国理政的人才,这才是中国教育的最高境界。

  • 俞可平同志是怎样篡改、否定、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

    俞可平同志是怎样篡改、否定、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

    毛泽东说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而俞文却篡改为“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为坐标”。

  • 驳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七种谬说

    驳历史虚无主义者否定马克思主义的七种谬说

    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予以妖魔化的抹黑来虚无马克思主义,他们抛出的谬论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已经自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后人号称“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与马克思本人的思想南辕北辙,存在质的差异;马克思是坚持“实践第一”的唯物论者,而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不是“经典第一”,且陷于共产主义理想追求的唯心论…

  • 改变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状况

    改变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的状况

     在我看来, 在中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出现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现象,不是偶然的,其原因有大环境方面的,也有小环境方面的。就大环境而言,主要是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低潮,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推行思想渗透等等。就小环境而言,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