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智杰教授为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翻案是徒劳的
晏智杰教授闭眼不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经济危机,闭眼不看帝国主义通过发动对海湾国家的战争掠夺这些国家的资源,闭眼不看美国通过以武力相威胁或通过挑起国际和地区的紧张局势和战争的办法向这些国家推销武器弹药等物品,闭眼不看美国凭借美元霸权地位和国际货币的发行权剪世界劳动人民的“羊毛”,闭眼不看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帝国主义的腐朽性和过渡性的理论发展,而津津乐道地以所谓的资本主义“巨大发展和成就”,以所谓的“生产力标准”来替资本主义制度和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辩护,这确实是一个基本世界观、基本方法论和根本的阶级立场问题。
萨米尔·阿明:资本主义制度正走向法西斯主义
所谓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制度不是可持续的。在南方以及在中国引起很多抵抗。这种全球化对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人民造成巨大的问题。因此,这种全球化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制度不可持续,它瞄向法西斯主义,将其作为对它日益增加的软弱性的回答。正是因为这一切法西斯主义在西方重新出现。西方向我们的国家出口法西斯主义。恐怖主义用伊斯兰的名义,这是地方的法西斯主义的一种形式。今天我们在印度看到印度右派的反应。这也是法西斯主义的一个类型。印度曾是一个民主国家,尽管印度是一个多数人实践印度教的国家,那些没有这样做的人同样是接受它的。在印度现在的制度是一种半法西斯主义或者说温和的法西斯主义。
当下中国也需要来一场进步主义运动
每个现代国家都要面对资本主义所带来的垄断,住房、城市等社会问题。1949年所确立的社会主义传统,其实跳开了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一必经的历程,是一个农业国家对工业化之后美好社会的想象。社会主义不是理想,它既是中国人民的政治决断,也是宪法教义,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现代性的反面和制约。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走了欧洲美国两三百年的路,短短的四十年将一切都压缩在一起,我们既来不及反应,更不可能有所反思。如果说,当下中国也需要来一场进步主义运动——节制资本(而不是消灭),促进社会正义,1949年以来所确立的社会主义宪法和民主传统,是最直接的资源。
去伪求真:任志强借城市化放炮意欲何为?
任志强在自媒体平台上虽然哑了火,但这并不影响他在某些专门机构和组织搭建的平台上继续放炮,因为中国的资本阶层和精英群体为了达到不可告人之目的,需要任大炮轰炸开道、杀出血路。任志强的整篇讲话,虽然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把“城市化”吹得有百利而无一害,但其论据却是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百多年前的陈词滥调,推崇的是二十世纪前美、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走的“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老路,其核心意思是要在中国实行土地私有化,让房地产继续绑架中国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两个根本区别
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已实行20多年,计划经济离我们渐行渐远。由于历史原因,我们过去过于相信传统的计划经济;时过境迁,一些同志从迷信计划变成迷信市场,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说我们不再需要计划了。在经济工作的某些领域中,国家计划对宏观经济的指导作用有所减弱;有些地方的规划缺少约束性、问责性的指标任务;有些地方规划与中央规划脱节,片面追求GDP的高增长,规划失去了导向的意义。所有这些,都影响到宏观经济管理的实效,造成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许多失衡问题。
资本主义遇到的困境,都来自于它自己给自己挖的坑
美国在遇到金融危机后,才发现自己的制造业已经那么不堪了。虽然在某些领域,美国的制造业还是老大,但在很多领域里,美国自己已经有很多曾经的产品生产不出来了。美国病已经不只是在腠理,而且也入膏肓。美国现在想通过榨取其他国家来为美国挽回这种局面,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南辕北辙。这种情况至少表明,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在不断地给资本主义自己挖坑设障,这个过程资本主义自己是避免不了的。资本主义也想避免这样的场景,但是资本主义的本质不可能让他自身避开这样的前景。资本主义做不到,帝国主义也做不到。美国做不到,其他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同样也做不到。这是资本主义的宿命。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在全书乃至马恩理论中的影响
《共产党宣言》第一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历史作用、两个绝大多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两个必然等基本观点。本章基本内容为后三章内容提供了科学的事实依据,并由此论证了共产党的性质、阶级属性、“消灭私有制”的最高纲领和两个决裂、无产阶级专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无产者联合起来等基本思想,同时也是批判形形色的歪曲、污蔑共产主义的种种谬论、批判形形色色的封建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空想的社会主义的理论和事实依据。第一章基本内容对《宣言》之后的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毛泽东的影响极大。马克思《资本论》、恩格斯《反杜林论》、列宁《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许多着作都是延续了《宣言》第一章对资本主义发展现状、对本国国情和阶级状况进行科学研究和深化的结果。没有这种对现实的真正研究和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根本对立的阶级斗争状况的揭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就不可能形成和制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路线、方针、斗争策略和方法。第一章的基本内容及思维方法对当今中国共产党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坚持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根本对立仍然是我们认识、观察当今世界和中国问题的最主要最根本的指导思想。二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第一的唯物主义认识论。三是必须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和科学的思维方法。
“两个必然”思想发展历程的文本考察
马克思恩格斯“两个必然”思想经历了形成、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在形成阶段,马克思恩格斯基本完成了唯物史观的创立并初步形成剩余价值论,这为“两个必然”提供了理论支撑。在发展阶段,“两个必然”在理论论证和实践探索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成为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到成熟阶段,恩格斯对“两个必然”进行了系统阐述,马克思恩格斯针对个别国家的具体情况和新现象——东方落后国家实现“两个必然”的新途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两个必然”的新策略、垄断组织对“两个必然”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说明,使其成为各种特殊发展道路无法超越的总发展趋势。“两个必然”包括其背后的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探索,包括在探索中运用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原理。
吴宣恭:所有制改革应保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私有化鼓吹者制造“国”“民”对立论,掩盖资本主义私有经济的实质,离间社会主义国家和国有经济与人民大众的关系;煽动“国退民进”歪风,企图逼迫国有经济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捏造“国进民退”对政府施压,意欲使“国退民进”成为改革的定势和准则,加快私有化的步伐;谎称国家垄断是我国分配不公的“祸首”,企图将民众的不满情绪转向国有经济,让私人资本进占国有经济的现存阵地,实现全面的私有化。本文揭露他们的手法,从理论和实践上分析其错误,并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很强的过渡性质,强调改革必须以初级阶段历史任务的实现为目标,在基本经济制度中突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问题
私营经济只有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环境,为私营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果不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没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如果实行私有化,就会像俄罗斯那样,全社会就会陷入盲目的无政府状态,两极分化就会加剧,阶级矛盾激化,社会不稳,私营经济也就无法发展。
长波和积累的社会结构—— 一个评论与再解释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攻坚期。运用SSA方法,研究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程中经济增长和资本积累所需要的制度结构和制度条件,有助于更好把握和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助力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乃至社会主义现代化。
资本主义下创意的命运
如果我们拉近艺术与金钱,以至于到了令人不适的距离,特别是如果我们检视基进艺术家如何在作品之中运用金钱,我们将会理解两个关键。首先艺术从未摆脱金钱的影响。自从“艺术”出现以来(比你想像得更晚,约为18世纪),它便与富人的欲望纠缠不清,并在欲望再生产的过程中起到作用。倘若属实,艺术对于我们理解资本主义,将十分有益。
《资本论》与资本主义“秘密”的破解
《资本论》作为一部资本主义社会的“诊断书”,是一部关注社会现实的典范之作。面向资本主义现实存在本身,马克思既实现了对资本主义诸多现象的历史唯物主义考量,又解开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秘密。纵观《资本论》的文本,马克思以剩余价值为轴线,理性而科学地破解了“一切价值形式的秘密”、资本主义“赚钱的秘密”、原始积累的“秘密”和“利润率下降的真正秘密”。科学分析和妥善破解这些“秘密”是隐藏于马克思创作思路中的一条线索,也是《资本论》之于人类思想史的卓越贡献。
角色替换中的历史循环——半世纪后重评《双城记》
马克思说: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笔者对此深信不疑。不过,经过了一个世纪多国“解放”实践中的历史教训,笔者所理解的“无产阶级”已经不仅是指物质上的“无产”,还必须是精神上的“无产”,否则仍不属于无产阶级,也不可能担当起解放全人类的带头人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