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共为您搜索到419篇文章
  • 历史虚无主义打出“学术研究”旗号,掩饰政治意图

    历史虚无主义打出“学术研究”旗号,掩饰政治意图

    总体来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日益体现出学术化转向和日常生活化转向。这两种转向使其特定的政治意图越来越隐蔽化,给我们的分析研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们需要密切跟踪和分析历史虚无主义传播的新特点,并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其蔓延。

  • 朱富强:劳动是人类第一需要还是负效用

    朱富强:劳动是人类第一需要还是负效用

    从本质上说,劳动是人类社会的本体,也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它塑造了人之所为人的类本质,并在劳动过程中结合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但是,现实世界中的劳动却大大异化了,成为限制个体自由的枷锁,从而也就成为人们希望摆脱的一种“负效用”。

  • 《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及其时代意义

    《共产党宣言》中的“以人民中心”思想表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批判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发展思想的统一。按照《共产党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生产力的最终决定作用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反作用这两者的相互关系,使人民群众成为历史的推动者。因此,无论是“阶级斗争”观点,还是“经济建设”观点,都与人民群众历史作用的观点联系在一起。

  • 葛元仁:知青文化研究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葛元仁:知青文化研究中需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对于上山下乡中出现的问题同样是我们的研究对象,但其目的是吸取教训,完善工作,以免以后再犯。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注意分清主流和支流,不应用个别代表一般,用局部代替整体。要通过现象看本质,考察它的社会历史根源。不应该把古今中外都存在的问题,归结为上山下乡的“专利”。

  • 警惕别有用心之徒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马克思主义

    警惕别有用心之徒打着马克思主义旗号反马克思主义

    尽管有众多的别有用心之徒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把马克思主义喊得震天响,也不是马克思主义。是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就是能不能称为马克思主义的标准。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而言,马克思主义只有一个: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不赞成、反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在这个层次上,只有两大派:是马克思主义,还是反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本身没有不同派别,没有几个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具体实现形式而言,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领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得出的具体结论,应该不一样,不可能千树一形、千人一面。在这一层次上,还可以勉强谈论流派问题。但仅仅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得出的具体结论的不同。

  • 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的奠基人马克思阐明了马克思主义金融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和方法论基础。列宁继承发展了马克思的金融资本理论,强调金融资本产生的最深刻基础是垄断,而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又在于金融资本的统治。金融资本的这种统治表明,资本主义已经发展成为一种金融扼杀的世界体系。在当代,金融资本迅猛发展,金融资本的统治进一步加强,以至于不少学者将当代资本主义称作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的金融资本理论,对我们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的新特征、新矛盾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对科学认识当前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 唯物历史观是真理与正义的统一

    唯物历史观是真理与正义的统一

    如果没有基础只进行表面文字解读,我们得到的东西非常肤浅。但我们结合历史,以马克思历史观解读,您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对马克思辩证法人创造环境就会有进一步的理解。机械,截止的历史观妨碍了哲学追索与反思,遮蔽了对社会发展本质的认识。

  • 习近平党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党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原创性贡献

    习近平党建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贡献是全面的。它不仅在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的思想观点,而且在党的建设的整体层面,比如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党的建设与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关系,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题等方面,也都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思想论断。

  • 专访周新城: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有制

    专访周新城:正确对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私有制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了我们只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对私有制经济还要实行鼓励、支持和引导的政策。但是应该指出,第一,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绝不是因为私有制是“符合人性”的先进的生产关系,而是由生产力落后这种状况所决定的;第二,将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我们是要彻底消灭私有制的,这一目标无须隐瞒。利用私有制,发展经济,为最终消灭私有制创造条件,这是历史的辩证法。忘记了这个最终目标,就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

  • 建立在民族分隔和对立基础上的普世价值已经过时

    建立在民族分隔和对立基础上的普世价值已经过时

    习近平指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理解“共同价值”应从马克思主义、从“事情本身”的现象学立场出发,而不是误把它们混同于自己或其他人的“共同价值”观念。在学理上,这要求澄清马克思文本中的价值立场,而不是从自身的价值观念出发对马克思的文本进行剪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经济新常态决定了公平正义问题的新含义,我们必须改变建立在短缺经济基础上的公平正义观念,建立适应过剩经济需要的公平正义观念。普世价值已经过时,全球问题只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语境中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零和游戏意味着从损人利己走向共同灭亡,社会主义的正和游戏则意味着从合作共赢走向“每个人的自由发展”。

  • 李慎明作出两次重要预测绝非偶然

    李慎明作出两次重要预测绝非偶然

    资本主义本质没有变。有人说,资本主义现在是“垂”而不“死”,它在不断地发展和自我变革,尤其是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以来。李慎明指出,它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因此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金融衍生品越来越多,帝国主义垄断越来越强。这些发展新内容恰恰让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更加全面、更加彻底,更加适合社会主义的实现。

  •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虚伪与迷人

    有机马克思主义的虚伪与迷人

    《有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上市之前,老江湖们就已经在卖力地吆喝了;随后,一些不懂事的年轻人便开始围观参与。直到今天,依旧还有人对它抱有老好人的同情心,有些人糊涂地说着连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价值”、“意义”和“启示”等等。这使我们不得不分析它迷人的虚伪了。

  • 论《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

    论《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

    恩格斯用三句话概括了贯穿《宣言》并构成其核心的基本思想,集中表达了《宣言》提出的新世界观。1848 年《宣言》发表时,这些思想是不是真理的问题是没有完全解决的。170 年来的社会实践证明《宣言》的基本原理是完全正确的。认识过程第一次飞跃产生的理论就被证明完全正确,对于一个提出了划时代的新世界观的文献来说,是认识史上的奇观,表明《宣言》是人类思想史、科学史上的经典杰作,具有不可撼动的崇高地位。《宣言》没有结束真理,而是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为真理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宣言》是共产党人第一次“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它所昭告于天下的,就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初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确立的党的根本宗旨和奋斗目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必须坚持《宣言》的科学世界观。党的十九大指出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的问题,在对待《宣言》的态度上有突出表现。坚持马克思主义必须坚持《宣言》的核心思想,否定《宣言》的核心思想就否定了马克思主义。

  • 深刻领会新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

    深刻领会新思想的鲜明理论品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彰显了人民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是写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的科学理论。

  • 马克思阶级理论在当代西方社会的境遇

    马克思阶级理论在当代西方社会的境遇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阶级矛盾有所缓和,但这并不意味着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已经消亡。一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尽管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去阶级化”特征,但本质上仍然是阶级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仍然存在。阶级存在与否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愿望或政治设想,而是取决于社会的生产方式,尤其是生产关系。阶级产生的根源是私有制,只要存在私有制的社会,就必然存在阶级以及随之而来的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二是尽管在收入、劳动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新中间阶级”区别于传统工人阶级,但其地位和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他们在生产中的权力关系中仍然受支配,在分配关系中仍然受剥削。三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西方一些学者之所以极力否定阶级斗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把阶级斗争完全简化为暴力革命,通过拒斥暴力革命进而否认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我们不应当完全囿于政治层面来看待阶级和阶段斗争,阶级是一个经济概念,阶级斗争的中轴是经济利益。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是围绕经济利益的争夺展开的。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既有激烈的形式,如暴力革命; 也有温和的甚至和平的形式,如工人为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而进行的谈判。因此,我们不能以有没有夺取政权的暴力革命为标准,而应当从不同阶级主体之间的、对抗性的利益冲突与利益斗争去判断一个社会阶级斗争存在与否。根据这个标准,西方国家兴起的新社会运动绝大数都是阶级冲突的延伸或新表现。

  •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只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找到了无产阶级这一埋葬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指明了实现人类彻底解放的道路。